您当前所在位置:

十个细节决定成败

2013-06-05

点评:“建筑与房地产”的问题,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去谈,未必就是面试官的期望,如果从专业的视角去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更让面试官满意。“旅游鞋与鸽子”的问题,面试官其实期待的是一个故事,编造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不是聪明之举,但从经济学专业的角度,找出旅游鞋与鸽子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说明大的经济问题,这显然会大大超出面试官的期望值。

片段6:谁来破冰

无领导小组面试是高校比较喜欢运用的面试方式之一。在模拟面试中,6名学生被编成一组,讨论“逆境出人才,是否有道理”话题。大家经过20分钟的讨论,达成了一个观点,绝对的顺境和绝对的逆境都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动态平衡最有利。

点评:拿到一个问题,第一步要界定概念,也就是破冰。在上面“逆境出人才”这个话题中,首先要界定什么是逆境,什么是顺境,从对象、地域、时间等不同的维度来界定逆境,这样才有讨论的范围,否则,6个人讨论深入不下去。

片段7:化有形为无形

自主招生面试有一定的程序,但过分拘泥于形式,形成刻板印象,一眼就看出是经过培训的学生,反而会适得其反,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不是自主招生的初衷。在模拟面试中,有的学生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看着手表给大家计时,自己却没有参与进讨论中。还有的学生太过于包装,为了做一个leader,一直在引导大家走程序,甚至讨论开始前,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第一个发言。

点评:自主招生面试,有形的是形式,无形的是思维。学生参加模拟面试也好,参加辅导训练也罢,千万不要在形式上做文章,须知千篇一律的自我介绍反而是最让面试官厌恶的。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leader所起的作用是一种思维的引导,leader是小组有机的一分子,而不是游离于小组之外的记时员。

片段8:专业思维

有一个面试题目是“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要求6位学生讨论。这些学生报考的专业有英语专业、社会事业管理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等。在讨论中,大家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都没有向纵深发掘。

点评:自主招生的面试要体现学生的专业思维。学校每一个专业对知识和能力都有要求,这一点体现在培养目标上,可以在学校网站查到。学生在面试中,要尽可能用自己的专业思维来回答问题,这样才能体现出你的专业潜质。比如“最低工资水平与社会公平”这个话题,不同的同学就可以从不同的专业方向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片段9:如何深入话题

在模拟面试中,有一个话题是“谈谈如何交到知心朋友”。这是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有9位同学参加。同学们从坦诚、分担、聆听等不同角度讲述了什么是知心朋友,如何交到知心朋友。但却陷入泛泛而谈。

点评:如何将话题深入展开?梁锦文认为可以在“个人”、“集体”、“主观”、“客观”四个维度上深入,对应的四个关键词是坦诚、信任、文化、制度。在论述时,提出论点之后,要找到论据来支撑,比如,知心朋友在国外的例子可以举马恩友谊,在国内可以举桃园三结义等。这些论据既可以深入话题,也可以为你加分。

片段10:港校风格

不少参加模拟面试的学生是为香港高校作准备。七中的陈同学报考的是香港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华美一位同学报考的是港大的园林设计专业。在面试中,不少同学自我介绍是用英语完成的,也有面试官在提问环节用英语提问,要求学生英语回答。

点评:港校面试与国内高校不同,对学生的领导力比较注重,在面试时,会谈及一些时事新闻,而国内不一定与时事结合,论题较空泛,偏重于得出一个结果。对于港校的英文面试,目前可以积累一些英文时事词汇,如春运之类,还可以积累一些句型,比如认同,承上启下的句型等。

更多相关内容尽在:高考 > 特殊类报考>自主招生

下一篇:北大的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