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3中国海洋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及试题分析

2013-06-05

追求三不朽是中国古代士人的梦想与理想状态,当然能达到者凤毛麟角。加上评判标准不同,意识形态变迁,自然众口不一,毁誉纷纭,难以统一。

有一种说法,中国历史上达到这一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当然只是坊间流传之论。

文人重立德、能立言,而复能立功者较少,故而人们习惯于从立有军功的文臣中寻找,如此说来,诸葛亮应该算一个,范仲淹应该算一个(先乐后忧,是其德也;“胸中有数万甲兵”“军中有一范,敌军惊破胆”,是其功也),王阳明(心学大师,又有军功而被封新建伯),曾国藩应该算一个,周恩来应该算一个。达摩的故事是附会出来的,不能算数;老子虚静自持,生前默默无闻,其道德思想被后世敷衍引申,不能算做他开创道教。孔子周游天下,弟子众多,又有入世经历,可以算一个。关于曾国藩评价不一,窃以为文正公应该可以算一个,附上时人的一副挽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问题3:善意的谎言是否是正确的?

甘霖豌豆解读: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或者错。如果这个谎言虽然是善意的但却伤害到了别人那就是错误的,如果诚信也能伤害到别人那么这个诚信宁可不要。不管是善意的谎言还诚信,只要能帮到别人不会伤害到别人那就是正确的。

博主甘霖豌豆认为,善意的谎言是可以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很正确的,且无碍于诚信。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