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经济水平和我国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小语种的学习在国民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更多的人去国外留学也需要学习不同的语言,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小语种的相关知识!
哪些语言可以被称为小语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以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走在中国的大街上,要找一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可以找到一大筐,而要找一个意大利语说得很溜的人恐怕就有点难度了,要找一个普什图语说得比较顺口的恐怕举国上下都难觅。不少人怕是连这门语言的名字都没听过,更谈不上会说了。
那么,这些听起来稀奇古怪的语言到底哪里有学,中国各个地区对这些语言的需求状况怎样,学生的就业前景又如何?
据了解,由于教学条件差、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原因,那些人们不太熟悉的小语种几年来在中国不断面临"绝种"的危险。其中教师流失、招不到学生是导致这些小语种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类英语培训班铺天盖地,法语、德语等语言的培训班也办得红红火火,相关的培训机构和教师收入不菲,而有些小语种的教师却因所教语言的市场需求少而无法办班,收入的减少使部分教师纷纷转行。从学生方面来讲,由于小语种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就业面狭窄,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都不愿填报小语种专业,相关高校不得不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小语种专业。据教师反映,即便进入小语种专业学习的学生,也有部分不专心学习小语种,而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英语。
种种原因导致小语种3年多前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许多专家呼吁:再不挽救小语种就来不及了。所幸,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了基地建设的目标、建设的原则和方式、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经费投入等事项,并把基地建设纳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根据基地建设目标,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基地必须达到:探索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高质量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体系;教学工作优秀,教学成果突出,能够成为全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中心等四大目标。《通知》对申报基地的基本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学校举办非通用语种专业时间较长,具有4个以上(含4个)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专业点,或具有2个以上(含2个)非通用语种硕士点;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学术造诣和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等,充分保证了基地的质量。
正是通过基地建设,20多年来第一次对小语种有了大投入,使得目前全国的小语种发展趋势较好。而在建设基地的同时,对小语种教材的建设也紧跟脚步,记者了解到,目前缅甸语、越南语的教材已经编写出来。据蔡伟良介绍,最近几年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的关心下,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连续三次共筹集到100万元资金,用于全国专业外语的建设。
需求不均有潜力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小语种的投资力度,但小语种人才在整个中国市场上仍属于"稀有动物",各地分布明显不均。
外语类毕业生由于专业等原因,绝大多数的人"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流向大中城市、沿海发达城市的比其他类别的毕业生更突出,尤其是小语种专业,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为例,尽管北京市对外地生源的留京比例调控在15%左右,但2002届该校的600多名毕业生中,离京去外省市的仅50多人,在北京工作的却有400余人。
鼓励“双枪”重在复合
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的到来,近年来中国的市场日渐国际化,各国客商也纷至沓来,可以预见,小语种人才将逐渐紧俏起来,这朵羞答答的玫瑰,将不再静悄悄地开。
更多内容进入:
下一篇:小语种专业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