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19
七、报考外省市院校政策
74.外省市院校往年在沪招生情况如何?
近年来,每年有400多所外省市院校包括985、211院校在沪招生。在高考集中录取阶段,有近万名考生被外省市本科院校录取。
近几年外省市院校在沪招生呈现以下特点:
① 外省市高校为了扩大在上海市的影响,吸引上海市的优秀生源,往往把学校较好的专业放在上海招生,考生报考上海市高校同类专业,竞争非常激烈,而外省市高校提供很好的机会,对考生来讲拓宽了选择的范围。
② 外省市有不少名牌大学的专业是上海高校没有开设而又是社会急需的紧缺专业,即使与上海高校相同的专业,也有其特色和优势,有的是全国领先的。
③ 为鼓励上海市生源考生积极报考外省市高校,上海市多年来实行支持和鼓励考生报考外省市高校的优惠政策。(详见第75问)
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填报外省市院校,以便增加录取机会,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遇。
75.考生填报外省市院校在投档录取中有哪些鼓励政策?
为了鼓励本市生源考生积极报考外省市普通高校,实行如下优惠政策:
(1)本市生源考生可在录取时适当加分投档或降分投档。
(具体办法详见第77问至第84问)
(2)对被录取到边远省市和生源不足的外省市普通高校的本市户籍考生给予一次性经济补贴。
(3)继续实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凡被外省市普通高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上海市生源考生均可根据《2015-2016学年度上海生源赴外地高校就读学生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办法》(http://www.shmec.gov.cn/html/article/201507/82425.php),申请上海普通高校生源地贷款,并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申请享受相应的政府贴息。贷款额度与贴息标准均参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六部门关于本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04〕65号)。
(4)被外省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本市生源考生,入学后可以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如户口需要迁往外省市普通高校的,毕业后户口均可以迁回并回沪就业,按当年就业政策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由毕业生凭“户口迁移证”、“毕业证书”(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拟迁入地“居民户口簿”或自有(包括直系亲属)房屋产权证(原迁出地址与拟迁入地址不一致的,需提交原迁出地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冠生园路401号)办理回沪落户手续。
(5)享受有关大学生医疗保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119号)的有关精神,凡被外省市普通高校录取的上海市生源考生,应按照自愿原则和当地的缴费规定,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医疗保险待遇。
(6)上海市生源考生可得到相应的就业信息服务。学生在毕业前一学期内,可登录“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www.firstjob.com.cn),激活平台中上海生源外地高校学生服务专区,获得相应的就业信息服务。
76.在本科普通批、高职(专科)普通批招生的外省市院校投档比例是多少?
在本科普通批、高职(专科)批次招生中,外省市招生院校与本市院校一样,根据本校公布计划数(分批次、分科类)在100%-105%之间确定本校的投档比例,市教育考试院依据考生的高考总分向各招生院校按投档比例投档。若计算后的投档数产生小数点,则按四舍五入法,计算到个位数。
77.报考外省市院校加分投档有什么规定?
在本科普通批、高职(专科)普通批投档时,如外省市高校线上生源不足,在征得学校同意后,给填报过该校志愿的考生高考总分加20分投档的优惠(但必须达到高校所在招生批次的控制线)。加分投档也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招生院校接收的考生电子档案中考生成绩仍然是高考总分(不含20分的加分),由招生院校按《招生章程》进行审核录取。需要注意的是:
(1)零志愿、提前批、艺术体育批次报考的外省市院校不属此列;
(2)如果加分后仍达不到所填报的外省市院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线,不能投档。
(3)加分后,检索到考生时,所填报的外省市院校投档数未满,才能投档。在院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范围之外的考生不能加分投档。
(4)20分投档加分仅是在平行志愿批次的志愿表中所填报外省市院校志愿投档时起作用,招生院校看到的仍是考生加20分前的高考总分,录取与否由院校决定。
(5)外省市院校加分投档时不再征求考生的意见,也无须考生再提出申请,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进行。
(6)征求志愿不实行加分投档。
78.录取环节中什么时候进行报考外省市院校加20分投档?
外省市高校在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平行志愿投档后仍有缺额计划,并认可加分投档政策,可在征求志愿前,对本科控制线、高职(专科)控制线下20分之内、填报过该校志愿的考生,实行加20分平行志愿投档办法,录取与否由学校决定。征求志愿不实行加分投档政策。
79.是不是填报外省市院校的考生都加20分投档?
当考生填报的外省市高校按志愿对线上生源投档后尚有余额,该高校认可本市的加分投档政策,那么加分投档才会起作用。投档时,只有考生的高考总分加了20分以后达到或超过该投档院校所在批次控制线,且排位在外省市院校剩余计划数之内,这时考生的档案才能被投到该招生高校,对考生的加分投档才有实际意义。是否录取由招生高校决定。
80.外省市招生院校降分投档政策在实行中有什么具体规定?
降分投档有三个条件:
(1)本科普通批,经过按志愿录取、加分投档、征求志愿录取环节后仍未完成计划;
(2)高校愿意降分录取,提出申请、在规定范围内确定降分幅度;
(3)降分投档仅在填报过该校志愿的考生中进行,能否录取由高校决定。
由于实行平行志愿,考生考前填报的均视为一志愿,在外省市院校降分录取时不再征求考生的意见,无须考生再提出申请。同时,降分投档也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进行。
81.外省市院校降分投档的幅度有何规定?
外省市本科院校的降分幅度自本科批次线下最大可降至规定的分数线上,具体降分幅度由招生高校确定。对于填报外省市普通高校的考生,招生高校在降分投档时不再征求考生意见,直接降分投档,降分投档同样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高职(专科)批不实行降分投档政策。
82.录取环节中什么时候进行外省市院校的降分投档?
在本科批院校征求志愿录取结束后进行。农林、石油、地质院校可不经征求志愿录取环节,按志愿录取及加分投档录取后先降分投档。
83.报考外省市院校的加分投档与降分投档政策有什么区别?
报考外省市院校优惠政策中的加分投档与降分投档的区别在于:
(1)投档时间不同
加分投档是在按志愿录取后,征求志愿前进行;降分投档一般是在征求志愿录取后进行,农林、石油、地质院校可在按志愿录取及加分投档录取后先降分投档。
(2)分值不同
加分投档的分值为20分;降分投档幅度由招生院校提出,最大可降至下一批次投档控制线,可能大于20分。
(3)实行批次范围不同
加分投档在本科普通批、高职(专科)普通批录取中实行;降分投档在本科普通批录取中实行,高职(专科)批招生不实行降分投档政策。
84.如何知道往年哪些外省市院校实行加分投档或降分政策?
考生可参考《2016年上海高考指南》中附录2至19,2013-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院校按计划投档分数线”(打*号为当年认可加分投档的高校)以及附录25至27,2013-2015年“在沪招生申请降分投档的外省市高校名单”。
需要注意的是,招生院校是否认可本市的加分投档或降分投档政策,要根据当年招生院校的计划情况和生源情况而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经过一轮平行志愿投档,招生院校完成了招生计划,就不会再实行加分投档了;如招生院校在征求志愿后完成了招生计划,也不会再实行降分;有的招生院校往年实行了加分投档或降分投档,今年如因生源不理想或计划统筹等因素,即使未完成计划,也可能不实行加分投档和降分投档。
考生在查阅《2016年上海高考指南》一书时要注意:书中所公布的各校投档分数线只代表往年的情况,仅作参考;应分析一所学校连续几年的招生情况,或咨询外省市高校招办,不要只看某一年的招生情况。
85.《2013-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中外省市院校各专业最低分是原始分还是加分投档后的成绩?
该书中外省市院校各专业最低分如无说明,均为录取考生的实际高考总分,不含加分投档分值。
86.被外省市院校录取一定要迁户口吗?
被外省市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本市生源考生,入学后可以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如户口需要迁往外省市普通高校的,毕业后户口均可以迁回并回沪就业,按当年就业政策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八、提前批及地方农村专项招生
87.列入提前批招生的有哪类院校(专业)?
列入本科提前批招生的有军事(含国防生)、公安、航海、政法、海关、护理、航空飞行等院校(专业)、免费师范专业、香港的两所纳入计划内招生高校等。列入高职(专科)提前批招生的有学前教育、航海、空中乘务等专业。具体详见《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
88.提前批招生如何投档?
军事、公安院校(专业)按政审、面试、体检合格名单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列入提前批招生的本科院校的投档控制线分别为学校所在本科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原则上都是以公布招生计划的120%投档。
89.被提前批招生高校(专业)录取了,能否放弃而参与后面批次志愿的录取?
被提前批招生高校(专业)录取后,后面的其他批次志愿就自然失效,不能再参与后面院校志愿的投档录取。
特别提醒考生的是,被本科提前批录取,后面的志愿全部失效;被高职(专科)提前批录取,后面的高职(专科)志愿就自然失效。
90.未被本科提前批次录取是否影响其后批次的录取?
不影响。
标签:上海高考志愿填报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