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生物 > 高考生物试题

生物2016年高考神经调节专题练习试题与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08-27

提高成绩,威廉希尔app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神经调节专题练习,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上海卷)17.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C

【解析】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使得神径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就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故B错、C正确。

(上海卷)18.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此时

A.瞳孔缩小                          B.胆汁分泌增加

C.支气管扩张                        D.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

【答案】C

【解析】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 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故C正确。

(上海卷)24.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

A.脊髓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B.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C.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D.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答案】B

【解析】脚趾皮肤中含有的是感受器,所以环割剥除脚趾皮肤,去除感受器,可以研究感受器在反射活动的作用。

(安徽卷)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答案】C

【解析】喂食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喂食和铃声多次结合刺激后,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为条件反射,其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含高级神经中枢),可见A项错误;因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低级神经中枢)不可能在大脑皮层,可知两种反射的反射弧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C项正确。

(江苏卷) 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 位的基础

【答案】B

【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或引起的是使神经元兴奋被抑制,则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 放出来,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到达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项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是K+的 外流。

(海南卷)11.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

【答案】C

【 解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C错;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控,D正确。

(海南卷)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C

【解析】由图中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知,b为传入神经,当快速牵拉骨骼肌 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传入神经的胞体在灰质以外, 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从a到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所以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浙江卷)31.(12分) 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 再用1% 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答案】:(1)

组别 ① ② ③ ④

预测结果 屈腿 不同时发生 收缩 不收缩

原因 屈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反射,所以能够屈腿。 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同时收缩。 直接刺激效应器,效应器也可以兴奋,所以能够收缩。 由于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的传递只能单向而不能反过来传递,所以刺激腓肠肌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

(2)⑤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解析】(1)屈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在大脑,所以即使捣毁大脑,仍然可以发生屈反射;由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所以刺激和屈腿不能同时发生;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可以兴奋,刺激能发生兴奋从而肌肉收缩;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的特点,即只能由传出神经到腓肠肌而不能从腓肠肌到传出神经,所以神经上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2)验证反射中枢存在的部位,应设计破坏脊髓的实验组。

(2014重庆卷)7.(20分)

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        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答案】Ⅱ.(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解析】Ⅱ.(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 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刺激感受器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引起机体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后产生不同的感觉。由图中比较,同种刺激类型的不同刺激强度引起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的差异,在相同时长神经冲动数量不同(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

(3)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

(四川卷)8.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 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

【答案】(1)传入神经     外负内正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1)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可知,a表示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兴奋时,神经纤维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2)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腺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该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

(3)下丘脑能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细菌感染人体时首先被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因此吞噬细胞是最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广东卷)27(16分)

⑴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15所示。

图15中传出神经元是       。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       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

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       中枢以及言语区的       参与调节。

⑵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右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

D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 4 1 1.2 0 0.0

4 0 0.0 0 0.0

8 1 1.2 0 0.0

16 2 2.4 0 0.0

32 8 9.5 0 0.0

64 11 13.1 0 0.0

128 31 36.9 0 0.0

256 10 11.9 0 0.0

512 14 16.6 6 7.2

1024 3 3.6 17 20.2

> 1024 3 3.6 61 72.2

合计 84 100 84 100

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         。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

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c1和c2   神经递质  感觉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98.8 %   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原因:初次免疫时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1)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没有则为传出神经。根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由图可知,传出神经是C1和C2;由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知,b1释放兴 奋性神经递质,b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小红清晰描述症状,与言语区的S区有关(2)由题干可知,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4占1.2%,所以阳性率为98.8% ;由表可知,再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要明显高于初次免疫过程中的体内抗体浓度,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再次受到抗原刺激时,直接识别抗原并迅速大量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免疫效果。

威廉希尔app 希望考生通过神经调节专题练习有所提高,愿考生天天有进步。

相关链接:

2015年高考生物专项练习题:细胞工程 

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课时训练:人类遗传病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