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院校库 >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编辑:

2014-10-22

三、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3.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革本科招生选拔机制。坚持科学、公正、公开原则,承担大学的社会责任,关注贫困学生。结合国家和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改变过分依赖知识考试的招生录取模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志趣和能力,建立多样化的招生选拔机制。设立招生委员会审核制定招生政策、制度和程序,建立监督和协调机制。探索推进招生队伍职业化建设。

14.调整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通识教育目标,强调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中理解和尊重多样性,养成现代文明人。院系设定有前瞻、可落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成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都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为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充分空间。科学设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组织教学环节,减少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门数,充实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使核心课程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15.探索建立通识课程体系,积极推动通识教育试点项目。建立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时代特征的本科生通识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按照专业课程水准和面向非专业学生的原则,通过小班讨论课、助教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通识教育水平和课程质量。试点书院制博雅教育,在部分院系推广较为完整的两年期通识教育体系。建立通识教育责任体系,在教学委员会下设立通识教育委员会,统筹协调全校通识教育的目标、方案和考核评价;建设通识教育课程基地,负责全校通识课课程组的建设、协同、组织、规划和研究;学校以适当集中共享的方式规划学术活动的物理空间,给予配套经费,建立健全管理和运行的长效机制。院系按照学校要求开设通识课程,开课数量和质量列入院系年度考核内容。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面向全校的通识课程。

16.凝练专业核心课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专业教育要充分体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要求,通过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度知识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强化课程的整合性,精化专业核心课程,减少专业课程的数量和刚性,提高课程挑战度,激发学生志趣,鼓励创新。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约占学分总量的1/3-2/5。

17.探索多样化的成长路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转系和转专业的自由度,推动第二学位、双学位、辅修和交叉学科认证课程项目。构建新形势下学生自由成长的氛围与环境,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学习和成长路径。探索建立高年级本科荣誉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制度,将全球化要素列入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体验和国际化经验,树立全球视野。

18.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全面推进各类课堂的协同培养。第一课堂鼓励教学创新,强化启发式教学,提高课程兴趣度、学业挑战度和生师互动性。第二课堂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大力推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第三课堂统筹建设实践和实习基地,让学生感受真实世界,在服务社会中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四课堂实施海外研修计划、国际SRT、交换学习等系列项目,依托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进入国外一流教育、研究、公共机构的学习机会,营造开放、自主的成长氛围。第五课堂依托在线课程,推动MOOC、SPOC和混合式课程建设,推动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第六课堂重点打造成长社区,建设校友网络,强化教师、学生、校友之间的联系互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动终身学习。本科教学方案要整体考虑六类不同课堂,增加兼容性,提升培养成效。

19.完善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支持各种人才培养试点项目,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和充实“学堂计划”,在全校范围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深入推进“卓越计划”和文科实验班建设,培养有理想、重实践、求创新的卓越人才。提高全英文授课质量和数量,打造清华暑期学校品牌,整合并丰富各院系以及跨学科交叉开设的各类暑期课程,形成对国内外优秀学生有吸引力并可持续的暑期项目系列。

标签:清华大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