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题(带答案)

编辑:

2016-05-16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病后登快哉亭(1)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⑵,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1)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2)黄花:菊花。

8.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9.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楼阁依势而建,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            ”描绘出桃花源人们安逸愉悦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阿熳

龚清枫

阿熳是一个现代都市人,像所有都市人一样,阿嫚的活力从清晨睁开眼睛那一刻起就充斥他的生存空间,快,作为一种时代标志倾注在阿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生活就阿熳的年龄,阿熳的能力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公司里阿熳极得上司赏识,格外的传呼和丰盈的红包让同事们煞是欣羡,私下的忌恨那自是不在话下。在人生的另一重大方面阿熳更是得天独厚。自阿熳参加工作以来,追求他的女子一直络绎不绝,若挨个儿排起来,怕不有几十米。这不,眼下就有一位漂亮的女子爱阿熳爱得死去活来,声言此生非阿熳不嫁。

就这样一种事业、美人辉映,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人生至境,阿熳却突然厌嫌起来。阿熳睡眠中时常做梦,恼人的是他越来越感觉白天仿佛如梦,到后来他几近不能辨别到底何时是梦,何时是现实。脑子里的“庄周化蝶,蝶化庄周”宛如舞池里摇曳的闪光,高山中飘忽的云雾,存在又无可捉摸,每当此时,阿熳就深切地感受到躯体和灵魂被飞逝时间吞噬的痛楚。

最先发现阿熳变化的是阿熳的同事和女友。

在同事们的讶异声中阿熳卖掉了摩托车,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此,阿熳说话变得慢慢的,走路变得慢慢的,连在公司里做事也变得慢慢的。阿熳的应酬少了,阿熳吃方便面、进快餐店的次数也少了。总之,阿熳的一切都缓慢起来,似乎上帝用慢镜头播放他的生活。阿熳最惬意的是骑自行车上班,缓缓地蹬着,悠闲地望着,所有的景物都亲切起来。心头的那份自在抑制不住,冲破身躯的封锁,凭借微笑向四周舒缓地弥漫。开始阿熳的慢有些生硬,显示着压抑,不过渐渐地阿熳的慢就慢得自然起来。

阿熳上班要经过一条窄巷,从这条窄巷穿行的也多是自行车。阿熳的慢突出了其他人的快。有人在后面吼:“没吃饱啊!你!”或是有人骑车迎面冲来,嚷道:“闪开!闪开!”这时阿熳总是把车尽量踩向路边或者干脆停下来让道,脸上是微微的笑。

渐渐地,穿行于窄巷的上班族注意上了阿熳。大家猜想着阿熳遇着了什么样的好事,何以恁般舒畅、缓慢、大度。几乎所有的人都忌妒他的悠闲又被他的悠闲征服。也是渐渐地,这条窄巷的车辆组成了两串长长的缓缓的流动的车队。有幸跟随阿熳前后的车主象是感染了阿熳无形的心绪,都将自行车踩得一下一下的,不慌不忙,巷里的氛围有序而宁静,阿熳的笑更具魅力。

“阿熳效应”产生以后,阿熳又喜欢上了太极拳和戏曲。每天早晨上班之前,不论风雨,阿熳都要踱到附近文化宫去行云流水、圆转如意几番,来回的路上就是他哼唱几段戏曲的大好时光。

对阿熳最先表示不满的是阿熳的女友。阿熳记得女友与他分手时说话简捷迅猛一如以往的他。第一句,“你不要面子,我还要呢?骑破自行车,要我陪你走路吗?”第二句,“年纪轻轻又是太极拳,又是戏曲,未老先衰,我可看不惯。”第三句,“是你先变,而不是我。拜拜!”说完跨上路边等候的摩托车后座风驰电掣而去。

人们寄希望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女友的离去,对于阿熳仿佛荷叶上的水珠,风轻轻一掀,不带丝毫痕迹迅速遁去。阿熳仍是慢慢的阿熳,微笑着,一切都是慢慢的。

同事们对阿熳的变化尽可能作了各方面的推敲评议。同事甲说:“阿熳受到重大打击,看破世事,心灰意懒,可能最终要削发为僧。”同事乙认为:“阿熳去年出差时顺道去过峨眉山,当是得了高人点化,有了些道行,你看他的言行隐隐萦绕着氤氲之气。”新分配来的同事试探着问:“阿熳精神是否有问题?”同事丁年龄大一些,一向老成执重,反驳道:“几位脱离现实,胡猜乱测。我看阿熳平时不善言谈,城府极深,其中定有名堂,还是先调查再说。”

一年下来,同事们终究不知阿熳为何而变。然而上司是不管阿熳变不变的,上司只看阿熳在公司的价值。阿熳之所以荣升为财务科长,是因为一年来他不仅工作时间没有出过一次差错,而且几次建议采纳后都为公司创益不少。当然,同事们在忌恨之余、惊奇之后就又有了新话题,猜想阿熳的人事关或……

阿熳放慢生活节奏后,梦越来越少,现在阿熳已不复有梦。阿熳觉得他的生命好长好长,他的空间好大好大。

阿熳后来还是快过一次,好象积蓄的所有能量都在那一刻突然迸发。当阿熳从自行车上飞身而起,把那少年从车轮下扑出来时,飞驰的车轮同时就压过他的腰身。阿熳瞬间觉得车辆、行人、树木、蓝天、大地,所有喧闹,乃至时间、感觉,一切的一切都好慢好慢。他挺满足地微微一笑,他的最后一个微笑在自行车倒地声中定格。

慢慢的阿熳匆匆地走了。

那条窄巷中,缓缓而行的自行车队,至今仍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选自《2000年度最佳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阿熳“现代都市人”的身份及其以“快”为特点的生活方式,“像所有都市人一样”看似闲笔,却突出了阿熳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B.小说第三段用“庄周化蝶,蝶化庄周”来形容阿熳不辨现实与梦境的状态,暗示阿熳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他的生活节奏由快变慢的原因之一。

C.小说中多次描写阿熳的微笑。“微笑”不仅是阿熳的一种表情,反映出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化,反映出他的性格修养和心境。

D.人们认为女友的离去会让阿熳痛苦悔悟,但阿熳早就厌嫌女友的庸俗浅薄、务实善变,因此对她的离去并不在意。

E.小说选取骑自行车上班,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打太极拳、哼唱戏曲等事情来表现阿熳的“慢生活”,借此倡导了一种环保健康、回归传统的生活方式。

(2)为什么阿熳原来在睡眠中时常做梦,而后来不复有梦了?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阿熳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多处写周围人对阿熳的态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25分)

程千帆评传

莫砺锋

程千帆先生家相当清贫,但却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诗书之家。因一家数代皆有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程先生十多岁曾在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与一般的私塾完全不同,他讲授古文时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使程先生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并使他熟精古典典籍,从而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而深刻的体会,这是他在文史研究尤其是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学问大进。他在晚年还深情回忆说:“在大学四年中,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程先生不是只知埋首于故纸堆中的旧式学究,他是紧跟时代脚步的新型学者。他的气质中兼有学者的严谨、深刻和诗人的灵性、敏感。虽然他从小就学会了写作古体诗词,但在金大求学时却更醉心于新诗创作。他与同学孙望、友人常任侠等人组织了一个诗社——土星笔会,还办了一个新诗半月刊《诗帆》。《诗帆》虽然只办了十七期就因故停刊了,但程先生已在上面发表了四十五首新诗,显示出他对新诗的热情。

解放后,程先生在学术上已经成熟,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治学方法。一九五四年,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这是程先生诗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的最早范例。沈祖棻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后来在程先生的著作和言论中曾得到过许多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精神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一九五七年,程先生被打成“右派”,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刻骨铭心的热爱,他坚信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都是祖国所需要的,总有一天他还可以为祖国服务。

程先生当时虽然不能操笔作文,但他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打腹稿”式的“发愤著书”。于是,一旦阴霾散去,大地春回,程先生的思考结果就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了。他后来陆续推出的十多部著作,正是他“发愤著书”的结晶。他的这些著作是用整个生命铸成的,这样的著作所蕴含的生命激情市常态下的论著难以拥有的,它们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也是常态下的论著难以企及的。

一九七八年八月,程先生就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一般来说,一个学者在被耽误二十年后,最着急的事当然是整理自己的学术成果。然而程先生却把培养学生放在第一位,他常常引《庄子》的话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他看来,弥补“文革”造成的损失,让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这是重中之重。于是,程先生怀着虔诚的心愿重新走上了母校的讲坛。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他的课讲得生动活泼,明白晓畅,又逻辑谨严,一丝不苟。他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更有切实的方法和睿智的思考。几个学期之后,程先生的健康情况不允许他再上大课了,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教室,转而以培养研究生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程先生是一位十分谦虚谨慎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成果总是感到不满意,而对别人的长处则充分地尊重,这种作风也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中。程先生是名满天下的学者,他的著述是以踏实谨严著称的。但是当他偶然出现错误时,却决不护短,反而闻过则喜。正因为此,当程先生对学生提出要谦虚谨慎的时候,就特别具有说服力。

程先生曾说,别人都爱花,他却特别喜欢树。他本人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所以它虽然经受过无数次的风刀霜剑,却依然以“柯如青铜根如石”的夭矫身姿屹然挺立。

相关链接:

①程千帆,1913年生,九三学社成员,南京大学教授,中国著名教育家,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②先生的认真和严格是出了名的,比如,要求学生作业不写错别字,是一点也不含糊的。按先生的明确要求,“南京大学的研究生,从硕士阶段起,就不允许写任何错别字。你们以后写一个条子向我请假,也要写正楷字,不许写文字改革委员会没有公布的简化字(但可以写繁体字),一定要注意语法是否正确,意思是否清楚”。(《程千帆沈祖棻学记》)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程千帆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少年时代在“有恒斋”接受的严格训练,更让他具备了身后的古代文化功底,为他日后的古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程千帆进入金陵大学之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尤其是向不在金大任教的大师们请教,从而积累了深厚的学养,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C.程千帆既是一位严谨、深刻的学者,也是一位灵性、敏感的诗人。他不仅能写作古体诗词,还醉心于新诗创作,与朋友创诗社、办新诗试刊,为新诗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文中写程千帆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表达他希望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的愿望,这也正是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的思想基础。

E.程千帆秉承伯父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从弟子们写的准确、工整和规范抓起,来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2)程千帆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说程千帆“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