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福建福州八中2016届高三一摸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编辑:

2016-03-02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他作为厂里的推销员,为了完成任务,长年累月、     地在外工作。

②拾荒老人和捡来的女儿      ,过着虽然窘迫却很温馨的生活。

③马云是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可是谁能想到他充满波折、      的创业过程。

A.栉风沐雨 筚路蓝缕 褐衣蔬食 B. 栉风沐雨 褐衣蔬食 筚路蓝缕

C.褐衣蔬食 栉风沐雨 筚路蓝缕 D. 筚路蓝缕 褐衣蔬食 栉风沐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中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整形,女性比例为83%,男性比例为17%,整个行业的年增速则在30%以上。

B.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演讲,提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开放合作、互信互利的主张和号召,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C.中央自从下定反腐决心、决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后,各级政府官员作风大有改观,但仍有不少贪腐分子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

D.逃亡到欧洲边境的叙利亚难民不少被堵在边境线上,夜晚和衣睡在地上,盖的除少数人有毛毯可充当被子外,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御寒。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3分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②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③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17.图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6分)(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目前,某校学生完成了一组实验:在同一路口摆出不同语气的交通警示标语,对比效果。前两天的标语是“走天桥比横穿平均只多花9.4秒”,而今天则换成了“你丑你横穿”。结果显示,祈使语气的传统标语效果最差,”简单粗暴“的标语效果却最为显著,行人横穿率直降三成。这样的一次创新实验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你丑你横穿“这样一个相较而言简单粗暴的标语获得了最好的效果,网友们对此也产生了争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看法。 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高三毕业班第六次质量检查

语文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是对原文“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的误解。】

2.D【是无法承担其保障生存、发展之类的社会功能,不是说失去其意识形态功能。】

3.C【原文说“中国传统社会”,略去“传统”二字则意思不同。“没有任何其他社会组织能够替代或者削弱其作用”与“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势”不符。】

4.D

5.C(“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6.C(兵部并没有采纳罗亨信的建议)

7.(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译出大意给1分;“让”“敢”“死法”“孰与”,译对一处给1分。)

(2)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

【参考译文】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仁宗即位,才被召入朝庭担任御史。监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

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停留十日率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提高俸禄一个等级。

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之一的百姓参军,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巡抚。当时朝庭派遣官员测量这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过的每亩全都要征收五升的税。罗亨信说:“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有这种举动呢?塞上的军队守卫边疆非常辛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

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挑起事端,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加城池的守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斩头。”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太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迟疑后带兵离开。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

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这座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亨信回去八年后,在家中去世。

8. ①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天边相连。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牵挂思念友人。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寓情于景”1分,简要分析2分。)

②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2分)(第二首答拟人手法不给分)

9. ①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2分)

②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表明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2分)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悲”字不仅切合贾谊一生,也暗寓诗人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恩遇,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2分)

10、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1)E 3分, A 2分B 1分( B “愧疚”说法不妥,“不甘”才更符合人物虚荣的性格;C两家人的楼房并没有挨着,否则时月第一天晚上回家就能发现,这里的“逼到了角落”是一种心理感受,不是实指。D “楼房”不是行文的暗线)

(2)①“早晨,灿烂的阳光驱散了时月阴郁的心情”的描写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暗示时月因为早晨要出门拜年,又可以在他人前炫耀了,因此心情大好。②“阳光极力驱散浓浓的烟气”的描写暗示了情节发展。用“极力驱散”暗示驱散不易,为下文时月的心情由得意转向失落埋下伏笔。③“天气格外爽朗,时月的灿烂给家人送来了明媚的阳光”,写出人物心情的变化,交代情节的转折。④“一幢洋楼在阳光的照射下耀眼生辉”,烘托楼房的高大漂亮与人物的骄傲满足。(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虚荣心强,争强好胜。时月的“二层楼房在村里一直是最好的”,他很满足,一旦发现别人的楼房超过了自己,立刻闷闷不乐,直到又盖起了更好的楼才满足。②吃苦耐劳,勤劳能干。时月长年在外奔波劳累,吃的、住的、工作环境都很差,劳动强度大,还时常被欠薪,但他对这一切都默默忍受。③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他认为读书无用,念书不如早挣钱,所以不顾儿子的前途,让儿子辍学随自己外出打工。(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答“迷信”可以酌情给分。)

(4)我认为不能去掉。①从结构上看,首尾照应。本文以时月在外讨薪开始,以时月带儿子外出打工结束,前呼后应,结构完整。②从情节上看,明确交代了儿子的命运,使情节更加完整清晰。③从主旨上看,说明时月的炫耀要付出两代人沉重的代价,加重了批判的意味,深化了主旨。④“亦步亦趋” 暗示时月的儿子有可能把这种生活理念和方式继续下去,增加了悲剧意味,耐人深思。(每条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我认为可以去掉。①从结构上看,第九段不但点题,而且照应开头。本文以楼房前的徘徊开始,以楼房前的满足结束,前呼后应,结构已经完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②从情节上看,儿子将会被迫辍学,同时月一起外出打工的结局在第八段结尾已经暗示,不用再次点明。③从主旨上看,第九段的描写已经暗含着作者对时月的批判与讽刺,明确了主题。(第一点2分,第二、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2.(1)E 3分 D 2分 C 1分,A B不给分

(2)原因:高中时,黄德鸿受国文老师梁同寅的影响,梁同寅强调做学问的好处深深感动了黄德鸿,他内心开始憧憬学术之光。 (2分)表现:大学时代,黄德鸿便在求学志愿表上填上了“学者”二字,读了认为可以改造社会的社会学;新中国成立后,黄德鸿回到学校任教, 从社会学转到经济学研究;毅然放弃了去联合国就职的良机。(4分)

(3)①提出了促进广东工业发展由大到强战略构想和对策措施,首次明确提出要倡导“工业精神”;②编辑多部关于工业经济的论著,参加《中国工业经济管理》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该书1991年获光明杯社科著作荣誉奖;③潜心研究华南经济区域,建议把这个特殊的区域称为“沿海地区经济长龙”。(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①这句话是对黄德鸿的思想和品格的高度赞誉,他深邃的思想引领时代,高尚的人格感召后人。②矢志不渝的报国情怀,在国家危难时,满怀赤子之心留在国内。③为人、治学谦虚,黄德鸿经常告诫学生,为人处事要谦虚,治学更要谦虚,骄傲自满在学问这部字典中是永远查不到的。④他以身作则,甘当人梯。名利低调,生前留下遗嘱:俗例全免,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3.B 14.A (B “提出号召”搭配不当;“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前加“这”。C中途易辙。D “盖的除少数人有毛毯可充当被子外”杂糅)

15. D

16.(1)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 (2)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 (3)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填对一处给1分,填对二处给3分,填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

17.该徽标的上方是由各种偏旁组成的圆形图案,下方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8个汉字。(“偏旁”、“ 圆形”、“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答对2个给1分,答对3个给2分)

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博大、圆满等。(2分)其中的偏旁,可组成任何汉字,预示着组合的无限可能性(2分)。

福建福州八中2016届高三一摸考试语文试卷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语文模拟题栏目。

相关链接

黑龙江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试题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