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4-05-22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倾圮(pǐ) 腈纶(jīng) 体己(tǐ) 赧颜相向(nǎn)
B.酩酊(dǐng) 处暑(chǔ) 秦桧(guì) 不塞不流(sè)
C.凝睇(tì) 间或 (jiàn) 游弋(yì) 戛玉敲金(jiá)
D.粗糙(cāo) 爪牙(zhǎo) 盛器(chéng) 落拓不羁(tu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傅斯年不低调,不谦虚,不设城府,不留退路,不攻于心计,不屑于安排,他更像一位敢怒敢言的西方斗士,而不像厚貌深衷的东方学者。
B. 这件作品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画上长长短短的题跋,表达了吴昌硕对于诗意、绘画的理解,像是一部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迷你小说”。
C. 瞬间半世纪,与友人结伴而行,旧地重游,群星陨落,石屋尚存,井台冰封,泉水喷涌,可煮小米粥裹腹,可品紫阳茶论艺。
D. 夸夸其谈、好大喜功历来为国人所不耻,在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的今天,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还满嘴“假大空”,老百姓怎么可能信任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大运河拥有无与伦比的时空尺度,拥有无数的码头、桥梁,河道边的衙署、官仓,而这条由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共同构成的雄浑大河,居然今日仍在使用。
B. 以往,他对《大学》中的“正心”、“诚意”,早已背诵如流,滚瓜烂熟,却如和尚念经,浑然不解其义理,眼下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当头棒喝,方始大彻大悟。
C. 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潮流的要挟,画坛冒出危言耸听的“中国画穷途末日”论,张仃立即予以澄清,提出 “没有中国画的危机,只有中国画家的危机”。
D. 不忍心现代人迷失于真实与影像之间,故以强悍的反思能力、悲悯的文人情怀揭破各种媒介中的种种鬼打墙现象,他的《隐私这道甜点》堪称“媒体现形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人们以自身的智慧、自觉与自信为标尺,选择文化的走向,建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也会抛弃糟粕与毒素,实现文化的自我更新。
B. 古希腊时代之所以创造出维纳斯、持矛者、掷铁饼者这些千古不朽的雕塑,是由于艺术家对人的完美形体有一种衷心的迷恋所致。
C. 尽管仍持谨慎态度,但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利益攸关者”,并认为中国参与重大事务的国际协调,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也意味着必须得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D. 梁启超、顾颉刚这些学界巨擘都十分钦佩王国维,个中原因与其说是对王国维学识的赞赏,不如说是对王国维身上沉静优雅的知识分子风范的强烈认同。
5.根据上下语境,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3分)
梁启超10岁那年,陪父亲到朋友家做客。刚一进门就被院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醉,并偷偷折下一枝,掩藏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仍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见了。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备儿子,便以对对联的形式来处罚他。父亲吟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仰头凝思,瞥见对面厅檐上挂着的“挡煞”大镜,随即念出下联:“堂上悬镜, 。” 对联一出口,便赢得满堂喝彩,父亲也很欣赏儿子那对仗工整、音韵铿锵的下联。
6.“汉字新解”,是指利用汉字独特的结构、内涵,抒写现实人生的新思索新理念。请参照示例,在“敏”“耻”“愧”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个性化的新解读。(4分)
〔示例〕“说”字:有“言”必“兑”。人能说话是常事,说的话能兑现方才有价值。大话说得天花坠,后果很不妙,而信口雌黄胡乱说,结局更危险。
“敏”字: 。
“耻”字: 。
“愧”字: 。
7.请看下面的“‘T’ 型人才示意图”,按要求答题。(5分)
(1) 简要说明用字母“T”来命名这类人才的理由。(2分)
(2)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T’型人才”的认识。(不超过60字)(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在北朝书法资料尚未广泛传播时,我们对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几乎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直至这些民间之作忽地涌到眼前,才让人很清楚地看到大唐楷书完全可从北朝那里寻到根源。尤其是北齐、北周,许多作品已经开启了唐人楷书的先河,只不过民间之作缺乏创作链、传播机遇,终是底层之物。到了唐官僚文人手里就大不一样,譬如颜真卿,就很明显地受到北齐北周书风的熏染,只是在效法过程中,用笔更为细致准确,结构更为堂正庄重,模式更为稳定,于是更典型、更突出。天下人尽知颜真卿,却不详其出处何在,以为大家可以无中生有,是天纵之才。树必有根,水必有源。学文学艺,就是掌握其法,法是传承的,文人雅士需要,民间书手也需要,否则,就难以言说书写。民间有民间的法,民间与上层建筑离得很远,法也就有一定的界限。从“斜画紧结”转向“平画宽结”,北魏到北齐、北周,书风就出现了巨变。尽管无名姓,书写也无从看出秩序,形成不了一个人的创作程序,但法在每件作品里,可为后世效仿。初唐欧、虞、褚、薛四家之作,在北朝墓志造像记中可以找到极其相似的用笔和结体。譬如褚遂良、虞世南的运墨、间架、章法之笔调,都能在北朝书法中找到痕迹,而欧阳询、薛曜的坚硬、瘦劲、决断之神态,更可在北朝书法中察觉。可是,究竟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效仿过民间书法呢?他们自己没有提及,后人凡提及,也都归于取法王羲之。王氏固然彪炳千秋,却也不能挫笼笔法于万端,什么都挂在他身上,这是简单化了。明人刘基论道:“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这首诗的含意说得很清楚。书法学习通常会持抱某一名家,犹如当今守二王而不放,以为天下最佳、最合时风,而对于其所宗之范围关注甚少。加上古代名家对于民间书法的学习也无甚披露,甚至不愿表明学过民间书法,也就让人止于此了。民间书法是个汪洋大海,社会生活中缺乏条件、环境,然其才华智慧并不逊于官僚名家,所谓“道在瓦甓”,使人不可轻视,不可绕过。相对南朝,北朝书法为后人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教益,如此之多的墓志、摩崖、造像记,让人感受到书法的风格多样、气息真淳。名书家不免有这样的习气,学而闭口不说,却要言必钟王。但是,痕迹是不可逃眼,不可逃心的,总有烙印留了下来。民间书法中的优秀之作全然可作范本,并不因地位低下而荒芜,诚如元人杨维桢所言:“出于闾夫鄙隶,非尽公卿大夫士之所可及。”
(选自《 光明日报 》,有删改)
8.下列对“让人止于此”中“此”所指代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学习持抱某一名家
B.书法学习守二王而不放
C.古代名家无甚披露学过民间书法
D.古代名家不愿表明学过民间书法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在瓦甓”,汪洋大海般的北朝书法为后人尤其是唐朝楷书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教益,不可轻视。
B.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再有天赋、才情,也不可能横空出世,突如其来,而必定以前人精华为根基,递进强大,更为典型。
C.刘基之诗告诉人们,学诗光学李杜诗篇是不够的,只有探寻到了风雅无穷之意,方能领略李杜之诗的绝妙。
D.民间书法自有其法,但因处于底层远离上层建筑,缺乏创作链和传播机遇,形成不了秩序,因而模式无法稳定,书风就会巨变。
10.根据文本,概括“民间书法中的优秀之作全然可作范本”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时光涂抹的油漆
周玉洁
在城西我家老屋里,放着一把木质的老圈椅。
估计打那把太师椅的木匠手艺不精,也或许因为木料的欠缺或是因为贫寒人家用,不必那么精细。所以那太师椅的椅背和扶手连在一起,被简化成了一个半圆。靠背是无屏的,省了雕花镂空的工艺,甚至连漆也不上了。据我奶奶说,不上漆有不上漆的讲究,因为那椅子的木料是上好的黄花梨木。
我注意到那椅子的时候,它已经很老了。已失去了木料的本色,成了黑褐色。它油光满面,稳重敦实,通体泛出柔和的光泽,好像是从榨油坊脱胎换骨一般,油汪汪,亮闪闪。
我爸爸说,它亮,是因为它被镀上了几层时光。它被我老老太爷的大手抚摸了几十年,被我太爷爷的长布衫打磨了几十年,还有我奶奶,生前也是爱坐这把椅子的。
每当有人提起我太爷爷,总是会扭头四处找我,我大姑姑就曾点着我的脑门,咬牙切齿地笑着说:“就数你划算,看看这帮老的小的,老太爷子当年抱过谁?就你,整天把你兜在长布衫里,坐在老圈椅上,把你当个稀奇宝。”
我怎么不记得了呢?我当然不记得这些。可表姐坚持说我应该记得。那时候老太爷时常抱着我,在圈椅上打瞌睡,我在他怀里也睡得打呼噜。即便是老太爷已经老得不省人事了,还是抱着我,用长衫的下摆裹着我,整天坐在圈椅里,谁进来都不瞧一眼,唯有我哭时,他才抬抬眼皮。
可那时我仅仅不到两岁啊,我如何能记得?
这样的争论之后,我开始远远地看在圈椅里打盹的奶奶。我蹲在墙角看着她蓝布的大襟衣裳,和袖筒里露出的枯柴样的手,如何扶着扶手。我以此想象老太爷抱着我打瞌睡的样子,想那苍老的身躯是如何搂着一个娇嫩的小人儿安然入睡的。
老太爷有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山羊胡子,五官清瘦,穿着长衫,坐着。照片上的那个老人如此陌生,可他坐的那把椅子却那么熟悉,是那把老圈椅。
我坐在那宽大的椅子上,双脚离了地,背靠着椅背,手抚着扶手。我闭着眼睛,试图在幻想中去寻找老太爷的呼吸,体味那曾当了我摇篮的长衫的衣襟;有时也去回想奶奶坐在这圈椅上给我讲过的故事和那些老掉牙的儿歌。我屡屡落空,被突然的惊骇吓倒。老老太、老太爷、奶奶都曾安详地坐过这把椅子,可是现在,他们竟然都不在了,他们什么时候离开的?他们去了哪里?
我从椅子上跳下来,仔仔细细地查找,椅座的缝隙、椅子腿的木楔、扶手上隐隐的纹理,我看得那么仔细。那椅子散发出一股气味儿,那是复杂的混合。我深吸一口气,辨出里头有秋雨绵绵的季节湿漉漉的落叶,有翻开一本发霉的旧书时飘出的淡淡油墨,有壁橱里经年的棉絮,有尘土、有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太多气息。我的嗅觉好像出了问题,有点喘不过气来。
就在那时,爸爸问我,“你在找什么?”
“找老老太、太爷爷和奶奶。”我说,“他们坐这椅子那么久,怎会什么痕迹也不留下?”
爸爸楞楞地看着我,忽然转身去找了一把小刀来。他蹲在我身旁,用锋利的刀刃在老圈椅的扶手上刮了一下。刀片上有一层黑色的污垢,而那被刮过的地方露出了清新的黄色,那么嫩的木色,鲜亮、刺眼。
“看看,那些老辈们留下的。”爸爸笑着,指着刀片上的那团黑,开玩笑般地说,“他们留下的垢痂。”
我被他脸上的笑激怒了,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掉下来。那个无情的人,竟然这样去说我们逝去的亲人们。我甩开他的胳膊,愤愤地。可是他依然笑着,“这是他们拿时光给这椅子上的漆。”
爸爸在我愤怒地走开后,独自坐在了圈椅上,他的双手捂着眼睛坐了很久。妈妈说,我走后,他几乎哭出了声。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他对着我要笑,背着我却哭。因为那时,我还是个孩子,还不能明白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无望的思念,他无法对一个孩子描述死亡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他笑得虽然很蹩脚,那玩笑也开得不合时宜。但从那以后,我再坐那圈椅时,却从未因为想起老老太、太爷爷和奶奶而惊骇。我不再去找他们留下的痕迹,在我的脑海中没有关于死亡的任何蛛丝马迹。
我安然地蜷在圈椅上,嘴里含着一粒冰糖,懒洋洋地看书。时钟滴答滴答,光线透过窗棂照进来,很静谧,很祥和,我觉得一切都那么好,那么好……
(文章有删改)
11.概括文章第2段中描写的老圈椅的特点及效果。(3分)
12.分析文中2个画线句的深层含义。(4分)
(1)我屡屡落空,被突然的惊骇吓倒。
(2)我不再去找他们留下的痕迹,在我的脑海中没有关于死亡的任何蛛丝马迹。
13.分析父亲在文中的人物形象。(4分)
14.文中多次提到“油漆”、“气息”、“痕迹”,有什么艺术效果? (4分)
1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郑燮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到门,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文章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具:饭食
B. 更不可当 当:阻挡
C. 经济自期 经济:经世济民
D. 总是典产 典:抵押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佐以酱姜一小碟 敢以烦执事
B. 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乃其一气之余烈
C. 得志泽加于民 而母立于兹
D. 好人为坏人所累 或因寄所托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针对当时士风日坏的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农夫”,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提出贬士为四民之末,以农为首的主张。
B. 作者提出的“长为农夫以没世”、“兄弟二人,各得百亩”等愿望,是其理想主义的精神产物,也是他小富即安的农本思想的局限所在。
C. 文章反映了作者蔑视权贵、重农爱农、反对土地兼并等的思想,体现了他以勤劳致富为目标,以独立人格为依托的经世济民的真诚追求。
D. 此信写来情真语挚,如对面谈心,文风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内容平白家常,言近指远。在信中作者关照家人照顾好来探亲的贫困亲友,细节之处令人感动。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工 人 制 器 利 用 贾 人 搬 有 运 无 皆 有 便 民 之 处 而 士 独 于 民 大 不 便 无 怪 乎 居 四 民 之 末 也 且 求 居 四 民 之 末 而 亦 不 可 得 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4分)
(2)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①
清·顾炎武
重寻荒径一冲泥②,谷口墙东路不迷。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③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蕊初黄欲照畦。
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注】①华下:华山下。王山史:陕西华阴人,明亡后,高隐不仕。②冲泥:指雨中。③三秦兵甲:指平凉提督王辅臣反清失败的兵事。
21.赏析第三联的表现手法。(3分)
22.有人说这首诗“悲壮凄切中交错着自信轩昂之笔”。请结合诗句对这一评论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2)季氏富于周公,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3. 同样是冉有:在材料(1)中,孔子告诉他要让百姓富起来,而在材料(2)中,冉有在增加季氏的财富时,孔子却让“小子鸣鼓而攻之”。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2分)
24. 孔子是怎样看待“富”的?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评说。(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子曰:“ ▲ ,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2)“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闻之,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司马迁《史记》)
(3)寄蜉蝣于天地, ▲ 。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 ▲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 ▲ ?((晏殊《蝶恋花》)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以前坐公交,最早的时候听到的是“请自觉给老弱病残让座”,听了让人有点反感。后来就换成了“如果你的身边有老弱病残,请您给他让个座。谢谢”,听起来就让人舒畅了。如今,这句话换成了“请给有需要的乘客让个座,谢谢!”
一句小小的提示语的变化,背后却是理念乃至素养的提升。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感悟或联想?请你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答案
1.D (A 体己tī, B秦桧 huì, C凝睇dì)
2.B (A攻于心计—工于心计 C 裹腹—果腹 D 不耻—不齿 )
3.C (要挟:利用对方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不合语境,应用“ 裹挟”——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A居然:出乎意料,可用于事物好的一面,且语气较重。 B 当头棒喝: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D鬼打墙:喻陷落某种怪圈,走不出来。)
4.D ( A 搭配不当:将“建造”改为“促进”或“推进”。 B虚词误用:“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且因果倒装,只能用“因为”,不能用“由于”。 C成分残缺:在“国际协调”后加“已无法回避”。)
5.(3分)大人明察秋毫。
6.(4分)示例:
“敏”字:每天看文。一个人对事物、对环境的敏感度如何,取决于他的文化积淀,而文化积淀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多学习,“每”天看“文”章。
“耻”字:到“耳”即“止”。许多事,能听不能做,听听不犯法,做则另当别论。高标准呢,应是“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愧”字:心中有“鬼”。愧字普通,含意珍贵,可谓道德的良知防线。常问“愧”,才能无鬼;常感“愧”,才能无愧,对人生、对社会问心无愧。
(结构新说,1分;内涵解读,2分;语言表述,1分)
7.(5分)(1)(2分)“一”可表示横向知识的广博性,“∣”可代表纵向技能的精深度,两者合成“T”,能准确、形象、简明地昭示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鲜明特点。
(2)(3分)示例: 现代社会需要“T”型人才,因此我们不但要努力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还应主动、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自身全面发展的各种能力。
8.A ( B项是A项的举例; C 、D两项则是对A项的补充)
9.B ( A夸大其辞:“汪洋大海”是形容“民间书法”,“难以估量”是与“南朝”相较而言。 C曲解原文:刘诗谈的是“学写诗,要深入探寻李杜之诗所宗之源,方可写出绝妙之诗”。 D强加因果; “模式无法稳定”,说法也不准确。)
10.(3分)① 道在瓦甓,民间书法自有其法,需要传承(若答“民间书法的才华智慧并不逊于官僚名家”,也可给分)。② 法在每件作品里,可为后世效仿。③大唐楷书就建立在北朝民间书法的根基上(或:大唐名家都效仿过民间书法)。
11.老圈椅设计简单,用料讲究,突出了老圈椅的朴素和珍贵。
12.(1)“屡屡落空”指找不到老老太、老太爷、奶奶的踪迹;“惊骇”是指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
(2)父亲蹩脚的玩笑让“我”对长辈们的“离开”释然,“死亡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没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阴影。
13.父亲是一个细腻的人,他用笑来化解和安慰“我”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父亲是一个深沉的人,他“背着我哭”,宁愿独自承受失去亲人的哀痛,父亲是一个重视亲情的人,他对子女充满关爱,对长辈深切怀念。
14.①呼应题目。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紧凑。③构成多重象征,丰富文章内涵。
15.①“我安然地蜷在圈椅上” 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气氛,与前文我的困惑和惊骇相照应。②以“一切都那么好,那么好”收束全文,总结全文,肯定了老圈椅及它所代表的一家人的生活、几代人之间和睦的亲情。③“时钟滴答滴答”暗示这一切将继续延续,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16.B(当:承受)
17.A (A项介词,拿;B项加强语气/代词;C项介词,对/介词,在;D项为所结构表被动/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
18.B(“小富即安”的说法错误)
19.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20.(1)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得分点:“妇女”、“舂揄蹂簸之事”(归纳为农事即可)、“长”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 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得分点:“一”、“偷”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1.(3分)第三联写王山史家宜人的秋景。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松菊的景象,赞美了老友的高尚品格。
22.(4分)诗歌第二联写万里河山爱国志士零落无多,三秦大地兵祸连结风雨凄惶,显得悲壮磅礴;尾联以“自笑”作结,虽垂老飘萍,却独上关西,写出了诗人“壮心不已”的豪迈气势,显得疏荡清新。
23.(2分)不矛盾。材料(1)是说要增加百姓的财富,材料(2)是说冉有通过搜刮民财来增加季氏的财富,这实际上是在损害百姓的财富,所以孔子让“小子鸣鼓而攻之”。
24.(3分)要让百姓富有,但不能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富有;富有了,不仅不能骄横,还要谦逊好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平等、公正、诚信等价值观。
25.(6分)(只选3小题)
(1)不以人废言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肉袒负荆 (司马迁《史记》)
(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4)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5)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译文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作物,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再用一小碟酱姜佐餐,这是最能使老人穷人感到温暖的食品了。闲暇的日子吃碎米饼,煮一锅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早晨,喝上这样的热粥,也会全身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天地间第一等人,就只有农夫,而读书人只能在士、农、工、商四民中居末等。农夫中耕种最多的有百亩,少一点的七八十亩,再少一点的五六十亩,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勤奋地付出劳动,耕种田地,收获庄稼,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那么世上所有人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奉守先人的美德,以待传扬于后世。实现了心志,施恩泽给百姓;不能达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显露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却不是这样,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然后做官,想着怎样捞取金钱,建造大房子,买很多田产。而那些不能飞黄腾达的,便在乡里为非作歹,削尖了脑袋到处钻营,更令人受不了。而约束言行、自爱自重的人,难道没有了吗?希望自己能经世济民,志向高远能比得上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啊。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这就使我们这些人也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们便讥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只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能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使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对百姓有便利之处。只有读书人对百姓大有不便,难怪只能在四民中居末等了。而且想要当末等之人,还很难呢。
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那全是人家典押来的产业,不能长久来靠它生活。将来必须买二百亩田,给我们兄弟二人,各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成年男子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想多得到一些,就是侵占他人产业,没有比这个罪过更大了。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到哪里立足安身呢?有人说:“这世上,有的人占地连片、多达数百顷以上,你拿他怎么办?”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管做自家的事情。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哥哥字。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语文模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