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5-03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9题。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于是图南之规转锐。器重礼遇日有加焉,亲贵旧臣莫能间也。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曰:“朕知卿等至,不获相见,卿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道谢前王,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自鲁阳至于京洛,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以诚绥纳,咸得其心。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然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为言。
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
(取材于《魏书·王肃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韵雅畅,深会帝旨 会:符合
B.不觉坐之疲淹也 淹:时间长
C.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 引:推荐
D.蒸民未阙一餐 阙: 同“缺” ,缺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言萧氏危灭之兆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卿何为而来 徐公何能及君也
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然性微轻佻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
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
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
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
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
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肃少年时聪明善辩,博览经史,在父亲兄弟被萧赜杀害之后,从建业投奔了魏高祖。
B.王肃深受高祖器重,在他劝高祖大干一番事业之后,高祖图谋南方的心思变得急切了。
C.高祖因为久旱不雨而停了三天的膳食,王肃等惊惶不安,也决定陪皇帝停食三天。
D.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以诚相待,深得民心。他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我国史传文学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地记录,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不 本 于 学 校士不察于乡 里 则 不 能 核 名 实 有 司 束 以声 病 学 者 专 于 记 诵 则 不 足 尽 人 材 谨 参 考 众说择其便 于今 者莫 若 使士 皆 土 著 而 教 之 于 学 校 然 后 州 县 察 其 履 行 学 者 自 皆修饬矣。”
(取材于《续资治通鉴》)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②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本图宦达, 。(李密《陈情表》)
④ ,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⑥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⑦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⑧ ,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3.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7分)
江月晃重山
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犹及:还赶得上。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借“秋风鼓角”“落日旌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边塞景象的壮美。
B.上片后三句勾勒出一个乐观豪迈、甘愿为国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从军乐”的“乐”字堪称这首词的词眼。
C.下片前两句写出了大部队声势浩大,行动迅捷,作战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D.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题材,既无“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哀伤之气,也无“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慨之情。
②“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丰。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4分)
更多内容进入:
标签:高考语文模拟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