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模拟题

2016年江西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编辑:

2016-05-21

9.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  )

A.孔子 B.老子

C.孙子 D.墨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老子思想的认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材料体现了辩证法思想,这符合老子思想的特点。

答案 B

10.《老子》一书中写道:“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小国寡民 B.反对人际交往

C.不利社会发展 D.主张积极革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这是一种保守的政治思想,主张回到过去,不主张积极革新,D项错误。

答案 D

1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类教育的影响。据此得出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的辅助作用。

答案 C

12.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

A.都否定天命论

B.都主张恢复周礼

C.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D.都强调贵贱有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和强调贵贱有序,并不否定天命论,A、B、D三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老子主张“无为”,不要过分威逼百姓,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颜渊》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我无为,则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使民甘美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1)材料一中“礼”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孔子是否反对一定程度的改良?并举出近代史上利用其身份进行的改革运动是什么?

(3)概括材料二、三政治主张上的异同。

解析 本题比较简单,解题时结合材料,理解材料的含意即可。

答案 (1)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或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为政以德思想。不反对。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3)异:孔子重“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同: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都反对苛政。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寰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材料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1)这三则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应如何评价?

解析 第(1)问可从材料中的“字之曰道”“故道大”“道法自然”“使民无知无欲”“祸”“福”的变化概括出老子的哲学思想;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材料二反映了老子的“无为”和愚民思想,材料三反映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内容:老子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它否定了“天命”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老子的思想中还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

评价:老子主张在政治上“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对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老子还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6年江西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考模拟题请继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高考频道!

相关推荐:

高考历史学科考前模拟试题(有答案)

2016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