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模拟题

2011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编辑:

2014-04-15

23.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24.苏格拉底曾说:“我像一只牛虻,到处叮人,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肉体,而是要保护灵魂。”这表明他(    )

A.崇尚民主    B.保护贵族    C.重视道德    D.尊重知识

25.“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C.“存天理,灭人欲”    D.“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26.近代某思想家说:“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据此,该思想家应是(  )

A.陈独秀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鸿章

27.1913年,袁世凯命令各部官员去孔庙祭祀,到场人数仅三四十人,或跪或立,或旁立而笑,或大声吵骂,顷刻间草草收场。本应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却变成了一场丑剧。这主要是由于(    )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辛亥革命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28.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他们各自的思想对中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二

者思想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都反帝反封建,致力于民族独立  B。都主张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

C.思想渊源都是西方的启蒙学说    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29.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的是(    )

A.“科教兴国战略”      B.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C.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D.九年制义务教育制

30.匈牙利美学家卢卡奇认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下列文艺作品中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西风颂》  C.《命运交响曲》    D.《离骚》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1年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11.3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蓝色(或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31题14分,32题15分,33题16分,34题10分,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给农民以真正利益,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据政权,革命遂遭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和中国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辞海•历史分册》,1982年版

材料二  (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政府被迫宣告退位,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力下,4月,孙中山被迫辞职,袁世凯窃取了政权。辛亥革命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但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历史的闸门。

——《辞海•历史分册》,20lO年版

(1)据材料一、二找出《辞海》两个版本对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功绩的相同叙述。(3分)

(2)对比材料,与前者相比,后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有何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武昌起义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便使王朝大厦轰然倒塌。

——《中华文明史》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朝覆亡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

材料二  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一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国家农工商政策上有何表现?(3分)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材料三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材料四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解决农业危机的做法,并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目的的共同之处。(4分)

33.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4分)

材料二《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明朝政治统治的影响。(4分)

材料三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3)对比材料二,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2分)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2分)

材料四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

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2分)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分)

34.(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评述孝文帝说:“胡服骑射真雄策,汉裳礼乐自风流。”

材料二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通过改革国力达到鼎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盘汉化,……使得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迅速腐化,而腐化则是导致北魏亡国的根本因素。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4分)

(2)材料二中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有何看法?据此,你认为评价改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6分)

34.(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一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6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过于严厉”?(2分)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2分)

2011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二模考试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014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