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必修二专题汇编

编辑:

2014-04-14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8分)

(2)在反对全球化的问题上,材料三与材料四的视角各是什么?两则材料的各自出发点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6分)

20.(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38题)(28分)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中国)的奇迹。

观点二: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观点三: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日本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正在紧随其后。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否支持观点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6分)

(2)观点二中“北大西洋胜利”包括了西欧的发展,请概括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西欧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3)观点三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4)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观点三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8分)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8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1871年的30年后,为2001年,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历史事件当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题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的时间。从材料中的1971年的“30年后”可判断是2001年,中国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答案为C。A、B也是在2001年,但不是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D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2.C

解析:从问题要求“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中可以排除第①项,北约是政治军事集团。第③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4年,时间上不符。本题选②④项,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控制西欧,抗衡社会主义阵营。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C

解析:本题考察当今国际经济发展。根据题干中第一句内容“赔上……”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加入世贸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作者忽视了入世的积极影响,因此应选C项。

4.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联合国属于全球性的政治合作组织;欧共体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针对的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关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5.A      6.A

解析:本题可根据1944年7月的时间来排除BCD三项,B项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并实施的;C项北约成立于1949年;D项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一届联大召开于1946年,这三项从时间上都不符合可排除(也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来排除三项)。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协议还规定,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本题选A项。

7.B

解析:国际组织、区域合作组织的产生都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B项正确,C项具有一定迷惑性,多极化趋势是政治格局上的变化趋势。

8.C

解析:这首词是为庆祝2001年中国加入WTO而作,根据所学,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据此本题选C项。

9.A

解析:本题解答要了解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购买美国产品”的限制条款是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二是A 图是世贸组织的标志,B图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C图是世界银行的标志,D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三是图示各机构的宗旨。结合所学知识,提倡自由贸易,反对贸易壁垒,显然是世贸组织的宗旨,因此,选A项。

10.C

解析:考查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解题入手从时间背景上,20世纪50年代,正处于两极格局下,这一政治格局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A项时间不符;BD项时间上相符,但与题意不符。

经济全球化始于开辟新航路,这是学界公认的,但更需明白,题目所言的经济“全球化”、“ 半球化”其实是相对的。在全球化进程中,1945—1991年美苏冷战对峙是极大的阻碍。A,不结盟运动是宽和自由的,B,“经互会”是“二战”后苏联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反击。D,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它稳定了国际货币兑换,从而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美苏两极格局时期,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进行冷战,导致全球的分裂,全球化在这个时期也只能是“半球化”了。故选C。

11.B      12.B

解析:时至今日尚未实现“自由贸易”排除A项,C、D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以来始终存在的共性,而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特别是关贸总协定及后来的变化均显示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的“制度性协调机制”。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银行,构成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7年又成立了关贸总协定,这是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A、C、D是共同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

13.C

解析:本题考察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在世行投票权”上升,表明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A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属于政治内容。

14.C      15.B

解析:美国在1971年并没有丧失世界霸主地位,只是其霸主地位有所动摇,受到了冲击,排除A。上表与经济有关,与军事无关,排除C。欧洲恢复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是不符合史实,且从表格中体现不出,排除D。从表格可以看出欧共体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带来了冲击,所以说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多极化格局,正确答案为B。

16.A      17.A

解析:根据所学,1990年东西德统一;1991年12月独联体取代苏联;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1993年后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据此本题应选A项,BCD三项时间上不符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冲刺高考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1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013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