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模拟题

2011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4-04-11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1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8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如何认识。(11分)

三、选作题。共4小题20分。每小题10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4.(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引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3分)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2分)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1分)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4分)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5分)

45.(15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资产阶级革命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清除、摈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片:

图1  英国议会会场      图2 克伦威尔在纳西比战场上    图3 克伦威尔铁骑军

材料三  英国没有专门的宪法法典,实行不成文宪法,其宪法体系包括历史上制定的各种宪法性质的文件,如《自由大宪章》、《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等。

请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3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斗争形式来完成其革命任务的?

46.(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引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了裂痕……俄、法、德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与美国矛盾和斗争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政治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的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引自《伊拉克战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5分)

(2)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7分)

47.(15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唐太宗            图二  孙中山            图三   邓小平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2)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是怎样不断与时俱进的? (4分)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哪些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 (4分)

(4)孙中山和邓小平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3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