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年真题 > 2010年高考试题

2010辽宁文科综合高考试题与解析

编辑:

2013-05-07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人先于中国接触国学

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用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D】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期

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

决定,派我们中间的 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B】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苦境

C.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示范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作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知的战役应是 【C】

A 太原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 武汉战役

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结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在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D】

A.双方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道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 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

答: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凹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 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答: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 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校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

答: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受到更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丙地更易被侵蚀。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

答: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

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

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

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

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

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

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

答: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

答: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近,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些年来,国内接连发生重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批相关政府官员因此被行政问责。

据某省煤监局统计,该省中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大型煤矿的3.8倍,小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则是大型煤矿的11.3倍。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一般只有20%左右。大量小煤矿和非法采煤点的存在,使管理部门难准确掌握全省煤炭的实际产量,导致税费流失严重

该省2008年开始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改革。原有的2 598家煤矿企业被整合为1 000家,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规模不低于年产300万吨。省政府明确提出,在兼并重组企业的准入上,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强进弱退,优进劣退”。在整合过程中,一些企业资产以作价或参股的方式被合并,但有的资产作价偏低。此外,个别兼并企业涉足煤炭开采业务时间不长,要消化掉新兼并来的大量产能,短期内需要抽调和培养大批各层级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这将构成新的安全隐患。

(1) 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省煤炭行业实行重组的意义。对于材料提到的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14分)

答:提高技术水平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税费流失;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坚持市化原则,对资产作价进行科学评估;注重业务整合、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2)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为什么必须对相关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提出建设责任政府的建议。(12分)

答: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负有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的职责;实施行政问责,有利于纠正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提高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政府职责,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考评,严格行政问责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识文化名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盛(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料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及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悠闲地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生(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

答: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盛(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罗威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册。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佣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制官局,设机8000张,织工230名。至康熙年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机民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开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化工业”。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北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美]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他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答: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 根据材料二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16分)

答: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

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

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