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5-06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历史学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推荐了2016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①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激烈。
(2)内容
A.“另起炉灶”
内涵: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涵:先清除②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③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C.“一边倒”
内涵: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时间: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④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背景:朝鲜停战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⑤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万隆会议
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概况:中国提出“⑥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成功。
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易错扫描】
(1)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而不是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而不仅仅是讨论印度支那问题。
(2)“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知能拓展】
“一边倒”和“独立自主”并不矛盾:因为“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二、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在美国阻挠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⑦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经过:1971年,第⑧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国民党集团的代表被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平解决⑨台湾问题的需要。
(2)过程
乒乓外交:打开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
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尼克松访华:1972年,双方在上海签订《⑩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中美建交: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及首相田中角荣的积极推动。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访华;1978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易错扫描】
(1)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2)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压制中国的政策。
(3)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共同利益。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目的:反对 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表现:开展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 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易错扫描】
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
【概念阐释】
新时期我国不结盟政策的含义: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独立地判断国际问题,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
基础达标:
1.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等可以分析出指导思想是“一边倒”;B、C两项含义与题意不符;D项提出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1949年春”不符。
[答案]A
2.“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解析]由于美国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受阻。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3年,D项是在1953年。根据时间分析,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
[答案]A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多极化格局形成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题干设问的角度,即对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强调的应是毛泽东的“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美趋守势,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 B
核心突围 技能聚合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大外交政策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内容 |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目的 |
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 |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
特点 |
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 |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影响 |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
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地位 |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16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历史知识点考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