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冲刺提分必备:现代政治文明资料

编辑:sx_songyn

2014-05-09

2014高考历史冲刺提分必备:现代政治文明资料

一、选择题

1.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A.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届全国人大的理解能力。从毛泽东的讲话看,政协和人大是不同性质的机构。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时,起到了代行人大的职权。当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新政协就不再起这一作用了。故选A 。

答案:A

2.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根本目的是()

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知识点。题干一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其目的是“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说明我国民主政治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D项正确;ABC项题干都有涉及,但不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要求,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说,归根结底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D

3.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次修宪()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表明宪政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解析:题中材料表明1978年修宪仍然保留文革中的左倾错误,但也有进步,如提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因此这次修宪反映了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B正确。

答案:B

4.(2013年茂名一模)“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

D.得到进一步普及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阐释历史问题能力。抓住材料中省略号后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作用,即可得出答案B项。

答案:B

5.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 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的是()

A.和平统一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 一个中国原则

D.求同存异原则

解析: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B、D都是外交政策。故C正确。

答案:C

6.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一国两制”的制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三通”的实现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海峡两岸海协会和海基会共同承认的原则,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7.(2013年南京二模)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解析:“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因此,选B项。

答案:B

8.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建国后外交方针变化的理解能力。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有助于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表明中国对外政策更多的是谋求国家利益,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意识形态的对峙。故选C。

答案:C

9.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因为所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一致的。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A.白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

B.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

C.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

D.冷战马上就被终结

解析:“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表明亚非独立国家成为新兴国际政治力量。故答案为B。

答案:B

10.1971年,毛泽东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 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因素有()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③欧洲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④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70年代外交成就的理解能力。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当时中国、美国及欧洲发展的因素有关。④表述错误,故选B。

答案:B

11.(2013年济南高三模拟)和解是一个进程, 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 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John Paul Lederach) 认为: 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析:考点新中国国外交。近代以来特别是1937年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二战结束后,日本必须正确面对历史,结合题干“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中日双方和解是建立在正确面对历史,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基础之上的。

答案:C

12.(2013年潍坊一模)20世纪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中日建交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解析:20世纪70年代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或提升外交关系。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中美关系的改善,使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易错选A、C项,联合国的权威不及美国的影响大,中日建交本身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的结果。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国家结构与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重大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每省对于其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之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新政府之成立,不必改其历史上传来之组织,如现时各省本皆设一督或一抚以治理之,联邦办法亦复如是。但昔之督抚为君主任命,后此当由民间选举。即以本省人民,自为主人。形式仍旧,而精神改变,则效果不同矣。

——选自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间)

相关推荐: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考点脉络

2014年高考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知识点解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