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5-09
高中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积极的看待问题,正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最终将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精品小编准备了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1.公民政治参与含义:公民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参加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表达政治意愿的行为。
2.政治参与的主体:公民
(人民是政治的概念,公民是法律的概念。)
3.政治参与权: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各项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游行)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4.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1)政治选举
A.直接或间接
B.政治选举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
2)政治结社
A.含义:政治结社是指具有公共利益的公民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要求而结成持久性组织的活动。政治结社是公民实现有组织的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
B.类型:一般而言,政治结社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政治性的社会团体(中华全国总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两大类。
3)政治表达
A.含义:政治表达是指公民通过某些途径运用某些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以便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方式。
B.形式: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具体形式:信访、领导接待日、市长热线电话、专家论证、听证会等】
5.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1)“有序”的含义::所谓“有序”,即指“依法”。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
2)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体现了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怎样有序地政治参与:
A.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B.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
(自主,是指公民具有独立的参与意识,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理性,是指公民的政治参议是出于行使合法权利、维护正当利益、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等理性考虑,选择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愿望和要求、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C.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6.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良好环境条件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
各阶层为谋求和维护自身利益,就会谋求通过政治参与影响公共决策。自然形成一种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
3)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广阔途径,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基本条件。
4)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逐步健全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推进公民政治参与从法律制度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法制健全,就能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
7.公民有序的政治的法律保障
《宪法》保护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保护。
人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人权。
8.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原则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坚持党领导的政治参与原则。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
(2)坚持法治化的政治参与原则。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依法、有序的进行,注重规则和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无法无序。无法无序的政治参与方式对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消极的影响。
(3)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一个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必需遵循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有助于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9.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意义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2)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3)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要求。
(4)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的要求。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江苏高考政治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