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江苏高考 > 江苏高考资讯

江苏海门海南中学让科技创新精神成就孩子的未来

编辑:

2015-10-23

三、率先建构全面的课程图谱

学校认为,构建省一流名校,培育未来有竞争力的资优生群体,必须要有自己的课程体系,致力于构建全面而有特色的的学校课程图谱。学校不只是着眼于现在,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从学生、学科、学校、社会发展四个角度来分析社会与学生的需求,架构起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充分显现了课程的选择性、现代性、探究性。

本着对青少年生命发展负责的情怀,结合学校特色、教师特长、社区资源,我们率先进行着卓有成效的课程改革,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补充、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依托的课程结构,从2008年至今,先后开发出绘画、剪纸、篆刻、书法、足球、篮球、排球、跳绳、舞蹈、声乐、器乐、影视欣赏、课本剧、语文阅读、英语阅读、写作、卓越演讲以及习惯养成、社团活动、生命、数学、科学等学科拓展共计二十多个课程,满足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为每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发展提供最广阔的空间。其中足球课程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我们培养的海南“珂缔缘”足球俱乐部,是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这群足球少年已在国内、国际大赛上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全国校园杯足球比赛亚军,全国青少年足球赛U12组冠军,已成为海门乃至省内外效仿的典范。

学校以阅读为原点,倡导有特色、有个性的阅读,构建大阅读课程体系,深度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走出去,与自然亲密接触,柔媚秀丽的江南、雄奇刚劲的北方,到处留有海南小记者的身影;请进来,与名家零距离对话,谈阅读,谈写作……美好的阅读生活,润泽了海南学子的性灵。

学校科技特色课程,顺从少年的天性,构筑了学生热衷创造的方程式。学校确立了以学生的科技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发明创造、科学小论文为主要内容,以快乐和成功为激励的科学教育思路,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创新人格。“模拟飞行”、“无线电测向”、“对讲机常规通信”、“物联网”、“电子百拼”、“书画拓片”、“3D模拟创意制作”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兴致盎然。

四、率先探索幸福的生态课堂

2004年,学校率先提出了关于“生态课堂”的最初构想,他坚持“科研兴校”之路,坚守“轻负高效”之举,树立生态教育品牌。在海南中学,教育科研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生态课堂求解的历程,它将素质教育对人的完美追求,转化为清晰可见的执着步履。之后的十余年,学校行走在“生态”的田野上,编织着“生态教育”之梦。期间完成了江苏省“十五”立项课题“初中课堂良好状态的构建研究”和“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构建研究”两大省级课题,2008年,新教育提出了理想课堂的“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第三重境界,为“生态课堂”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对课堂新的认识,“十二五”省级重点课题“教育生态视角下学校文化的建设研究”应运而出。三个“五年计划”,三项省级课题,学校从重构课堂生态文化做起,重新审视课堂、完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平等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幸福成长的家园。

海南的课堂是张扬生命的课堂。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地体验着,认真主动地思考着,趣味盎然地探索着;老师们循序渐进地引导,俯身侧耳地倾听,欣慰诚挚地赞赏。和谐和美的课堂状态,让师生共同享受生命绽放的美丽。

海南的课堂是演绎生动的课堂。既有潜心思维的流动曲线、更有交流表达、竞相展示的跃动画面。以自主发现为基础、小组探究为过程、全员对话为主体的学习机制,使课堂呈现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的良好态势。

海南的课堂是贴近生活的课堂。开放教学内容,延展课堂时空,走出狭仄的教室,打通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成为聆听窗外声音的场所,让学生感受“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快乐。

海南的课堂是着力生长的课堂。紧抓教学目标的分级、教学环节的分层、教学评价的分类,实施选课走班制,因材施教,使课堂成为每个孩子都能“尽其所长”的场所,在课堂中倾听每个孩子生命拔节的声音。

在教学中创新,在探索中超越。“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的校本培训模式正在形成;“名师导航”、“学术沙龙”等一系列举措,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追寻教育的理想,做一名有爱心、有智慧、有风格的幸福教师是海南人不变的追求!宽厚博远、自由人文的学研环境,育化出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海门市级以上骨干教师75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5%;近几年来有200多人次在南通市级以上优课评比中获奖;近几年来有近2000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杂志上发表;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南通市教师专业发展优质学校”,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育代表团上千人次。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