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经验 > 综合经验

2012高考复习经验:有关平时学习的十大备考建议

编辑:sx_wangha

2012-04-06

 (一)要充分相信你们学校教你们班的那位数学老师。好好听老师讲解。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不会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务必把老师讲的、留的题都彻底弄懂。只剩两个多月了。完全撇开老师,自己另起炉灶,是不现实的。

(二)参考书买多了你也看不过来。买回来可以直接看例题,就当又听了一位老师的讲课。要做难度适中、也就是适合自己水平的题。做不出来就去看答案,这时候强调独立思考没什么意义。不是越难的题越好。很难的题不要管它了,它与高考无关。

(三)抓知识点很对。但要注意:知识点有大小之分。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好。举例来说,代数里的函数,对高中生的要求就五条——定义域,值域(包括最值,包括利用导数求最大值、最小值),周期性,单调性,还有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这两个名词,课本删去了,但实质内容还是有的,并且也不难,你们老师肯定讲了。解析几何里的椭圆、双曲线,主要就是a, b, c及其组合a^2/c的几何意义。立体几何的证明,主要就是那些公理、定理,总共不过三、四十条。可以按用途用“推出符号”整理出来,并附上图形。

(四)许多同学喜欢把题目按求解模式分类,然后加以记忆。我个人认为,整理题型,宜粗不宜细。现在高考,以能力立意出题,不拘泥于课本。那么多题型,不但难以记住,而且很可能到用时对不上号,反而没了主意。在读例题、做习题时,不要只关心技巧和所谓奇思妙想。奇思妙想很“奇妙”,但适用范围往往很狭小。张冠李戴就糟了。“特法”就是能解几道题的方法。“通法”就是能解几百道题的方法。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通法”(通用的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

(五)教材正向新课程过渡。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会加强。你们是我省使用新教材的第一个年级。新增的线性规划,概率的简单计算,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要注意。简单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一定要会画。不要害怕应用题。耐心地把题目读几遍,只要真正读懂了题,应用题所用到的数学知识其实是很有限的。要练练设计。“设计”是创造方法。会“设计”是有能力的表现。高考就出了一道“设计”题——

用一块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正三棱锥模型,用另一块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正三棱柱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看答案,一点都不难,谁都懂。问题是,你能独立地、较快地“设计”出来吗?

(六)关于自信心。问你有没有自信心,同学们都说有。像是标准答案。这不算!拿到一张试卷,看到60%的题都见过,心里很踏实。这样的自信心,对高考完全无用。因为高考题都是新编的。真正的自信心来自自己的成功经历!经历成功,就是自己独立地做好一道题,一道以前没见过的题,哪怕它比较简单。

(七)适可而止。有三层意思。一是打基础适可而止。基础要打到多么牢固才是头呢?二是难度上适可而止。各种资料上的所谓“难题”,其实都与高考无关。三是时间上适可而止。高考讲究的是各科总分,语文、外语、理综、文综,跟数学一样,计算的时候都是一分顶一分。所以,一个劲做数学题,挤占其他科的时间,是不明智的。

(八)同学之间要资源共享。不要把同班同学当作“假想敌”。由于思维习惯、水平相近,有时,同学的不很专业、不很全面的讲解,反倒能切中要害,使你豁然开朗呢。

(九)要重视做试卷。做习题跟做试卷是很不相同的。即使做许多好的习题也不能代替做试卷。高考的成功,说到底,是整张试卷的成功,是综合素质的成功。高考成功,不等于每道题都成功。同学们可以想想“田忌赛马”的故事。什么是好试卷?2011年其他省对应新教材的高考卷就是好试卷。

(十)要正确对待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什么是正确对待?一是认真答卷,就当真的高考一样。二是把心态放平和,别紧张。凡是考试,都有技巧。要敢于在模拟考试中演练不同的战略战术。通过比较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要知道,模拟考试的过程比它的结果更重要。这样做了,最后分数出来,无论高、低,都值得庆幸。怎么讲?分数高了,说明这一段复习有成果,当然值得高兴。分数低了,说明有漏洞。赶紧补上!静心一想,幸亏这不是真正的高考,我把错误提前犯在家里了,高考时就不会再犯了。这还不值得高兴吗?一路模拟考,一路高兴。6月7、8号参加高考时的心态该多好呀!

相关推荐:

2012高考数学公式大全(最近出炉)

2012高考数学有效的复习方法

2012高考状元经验:成功抢分的9个临考秘诀

2012高考饮食:家长必须注意考生的饮食习惯

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作文题(最新编辑)

2012高考技巧:如何让拿下高考数学几何题

更多内容进入:

威廉希尔app 高考试频道  

2012年高考在线模拟考试 

标签:综合经验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