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安排
每天除了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再花上一个小时左右复习是比较合适的安排。课后学习属于个人修行的部分,这段时间首要任务是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然后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一些巩固和加强,高考各种题型的分类参考书都相当齐全,可以自己去挑选你认为在条理和分析上都比较清晰的书目,书的装订包装也可以考虑在内,重要的是它能引起你的兴趣。
参考书并不是数量越多越有效果,因为你不能在这上面花费过多时间,选择一两本保证做出来的效率和质量才是明智的。另外,可以买一些英语杂志(如英语学习、疯狂英语等),这些杂志一般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间或其他课余时间阅读,既娱乐又能学到一些新的单词和英语知识,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增加阅读量对阅读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
如何做题
不论是课堂内外的做题都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限制,平时学习的大块时间应该花在做完题以后,有答案的话先校对,把自己的错误用红笔都划出来,然后重新把错题都看一遍,找出自己的错因,自己想不明白或者不确定的要做上标记,讲评时重点听或者直接找老师问明白;没有答案时也要在自己不确定的题目上作标记,模棱两可的答案即使这次做对了,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题型就不一定了。
做题的作用就体现在找出自己知识的错误和漏洞并进行更正和弥补,不然做得再多都会一无所获,猜对的下次可能运气就不那么好了,做错的以后还会继续错,很难有提高。
关于积累
英语光是单词、词组的数量就数以万计,因此短时间突击的方法显然是不适用于英语学习和应试,只有通过积累才能打实基础。英语学习的积累包括单词、词组、语法、句型句式、学习方法等等,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英语应用的根基且相互关联密切,哪一方面的缺陷都会导致严重的木桶效应。
课文中出现的和相关的知识不仅要记得,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怎么应用。练习中和自己课外的阅读都对英语学习的积累起到相当的作用,看多了熟悉了,自己在实践中就能很自然地想起来并能够正确地使用。以单词和词组为例,当你在写作文的过程中突然忘记了某个单词或词组,你就可以找到另一个同义词来替代,不会因临时忘记了一两个单词和词组而影响自己的表达。
学习方法需要自己的总结,换句话说,除了老师教给你的,你还要有自己的一套。我个人就有一个习惯,就是准备一本笔记本专门记录好词好句好段,写作的时候基本都能套用上,用上这些句段总能使文章变得更加漂亮、更显质量、更有水平。
记忆和背诵
英语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科学的记忆方法尤其重要,否则即使撒了大网也不能收获到相应的成果。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跟随着别人的方法来强迫自己。
在各种介绍记忆和背诵方法的书籍里,最普遍提及,也是我个人最肯定的一种就是联想记忆法。单词的拼写、多种意义及用法大多时候确实需要死记硬背,但其中有一定的规律,例如词根的指代意义和单词的变型都有理可循。
我在记单词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记住这个单词的拼写和它的某种意义,而会在大脑中反映出(最好能立刻拿出纸笔写下来)它的不同形态、近义词、反义词、和它有相同词根的同类型词语以及可能在其他语境中出现的不同意思和用法。并且,只有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并造出一个完整句子,我才敢说我真正地认识了一个单词的某种形态或意义。词组和句型句式也一样,对于它们的记忆要做到能自己举出清楚的例子来确认它们的用法和意义。这样的方式让我发现自己知道的其实不少,也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
状态的保持
做题考试需要状态。单选考的都是基础,而其他题型都和状态有相当的关系。以下我根据我个人的经验给出一些参考的建议:做阅读理解题的状态最明显。每天做2-5篇阅读对阅读的状态意识和正确率的保持很有效果,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做,再做题时就会感觉生疏许多,阅读速度和效率可能又回到了以前的水平。此外,完型填空和改错也要两天做1-2篇,听力一周至少做3次,每周至少1-2篇作文。
许多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一定的状态问题,虽然时间不长但千万不能急躁甚至失去信心,毕竟做题做多了脑袋里可能出现一种茫然混沌的状态,但只要坚持下来,就会出现反弹,恢复到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有所提高。
考前准备
不要想在考前几天实行题海战术,积累在于平时,如果长时间以来没有一点点进行积累,最后的挣扎也不会起作用。考前也不要想再把单词、词组、语法、句型句式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再重新过一遍,因为知识量太大,重新再看一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一时间在大脑里积压太多的东西运转不来,且容易造成不小的心理负担。
如果平时踏踏实实地跟上老师的复习步骤和要求,自己也做了一定的补充,就要充分相信自己是真正地学会的。需要再翻翻看看的是记录的好词好句好段,以便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充分利用而不会在写作文的时候词汇贫乏。最后,要说的是,高考的难度一般不会超过平时的练习,放松心态迎接考试,相信自己最后的一次一定能考好。
相关推荐:
更多内容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