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7-18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染整工艺学 空调用制冷技术 传热学 纺织厂设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河南省精品课程
纺织品设计学 流体传动技术 服装材料学 纺纱学 电工学 织造学
发展经济学 自动控制原理 机械原理 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科学基础
线性代数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织物结构与设计 工程力学 经济与商务 自动控制原理
奖、助学金
学校设有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中工助学基金、临时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项奖励和资助措施。对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超过当地本科一批分数线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有优秀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5000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新生奖学金按照相应政策执行。
1.综合奖学金
奖项 金额
一等奖 1800元
二等奖 1200元
三等奖 800元
2.专项奖学金
奖项 金额
国家奖学金 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
纺织之光学生奖学金 8000元
维珍妮奖学金 3000元
镇泰奖学金 5000元
东北袜业奖学金 2000元
优秀新生奖学金 5000元
3.资助项目
项目 金额
国家助学贷款 8000元/年
国家助学金 2000-4000元/年
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 2000-4000元/年
东北袜业助学金 1800-5000元/年
镇泰助学金 3000元/年
勤工助学 200-400元/月
临时困难补助 200-1000元/次
其它奖励措施
一、学校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鼓励在校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并对录取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学校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对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学校给予奖励,获得省部级或国家级科技创新活动奖项者,奖励500-10000元。
就业状况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就业。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千方百计提供受毕业生欢迎的优质就业岗位信息,坚持千方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近几年学校在省内外建立了200余个就业基地,大大拓展了毕业生就业空间,多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2008年4月,学校被河南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10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2012年11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12月,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州龙湖分市场在我校挂牌成立。
学生社团与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目前共有58个学生社团,分为科技文化类、艺术爱好类、公益实践类、运动休闲类四大类,基本涵盖各个学科,组织参加了国际国内的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创业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公益性服务等。
在2014年“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挑战杯”创业实践挑战赛特等奖1项,金奖6项,并获评“最佳运营团队”奖,喜捧“优胜杯”;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3项。在河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学校获一等奖20项,名列全省第五;在2014‘创行世界杯’中国站大学生创新公益大赛”华北区域赛中,我校创行团队获得二等奖、并荣获“创行世界杯华北区域赛优胜奖”、“最多元团队文化奖”等称号。在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中,学校第五次连续获得“优秀志愿者团体”称号。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在第二届河南省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获得大赛银奖。学校还成功承办了河南省校园主持人大赛和首届河南省微电影大赛等各类赛事。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河南省考生,专业课成绩采用相应类别(专业)的省统考成绩;非河南省考生的专业课成绩采用我校校考相应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均采用全国高考的文化课成绩。考生必须通过生源所在省(市、区)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并达到相应专业的合格分数线,文化课成绩达到规定的控制录取分数线。
1、表演专业:文化课成绩达到控制录取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男女生兼收,其中表演专业(服装表演与营销模块)男生不超过该专业模块招生计划的20%;表演专业(空中乘务与空港管理模块)男生不超过该专业模块招生计划的40%。
2、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摄影和中外合作办学美术类各专业: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
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课成绩×50%+文化课成绩×50%。
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层次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艺术类专科)仅面向河南省招生,专业课成绩过线后,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
6、报考我校且符合考生所在省(市、区)录取条件的考生,我校将按照考生高考填报的专业志愿,根据相应的录取规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院及专业介绍
纺织学院
纺织学院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3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学位点;开设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纺织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有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有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1人、河南省特聘讲座教授岗位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4人、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和省教育厅“555”学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形成了“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河南省教学团队、河南省 “产业用纺织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团队、郑州市“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团队。
纺织学院建有“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棉纺精梳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以纺织学院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批准认定为2012年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首批)。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仪器,承担省级以上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1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4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2项,省院(院士)合作项目1项,对外合作项目1项。中国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 纺织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纺织新产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纺织企业、技术监督、商检、海关等部门的新产品开发、纺织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设备及技术改造、纺织品贸易及商检测试等工作。
优秀学生在中原工学院学习两年后,可申请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期间,学费在曼大学费基础上优惠20%,其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资助。
※ 轻化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从事纺织品染整工艺设计、染料化工、化学纤维、高分子材料等行业的质量控制、生产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研制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服务于纺织、印染、化学纤维、染料、化工、塑料等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教学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对外贸易公司等。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系统地掌握非织造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非织造行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研发、检验与贸易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非织造企业从事非织造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设备等工作,可在技术监督、商检、海关等部门从事产品贸易、质量检测等工作。
能源与环境学院
能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师6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省级讲座教授1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教师28人、博士学位教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人。
学院现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动力工程、市政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1500人。已建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能源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河南省环境工程特色专业”、“河南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河南省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多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和省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依托“河南省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学科”、“制冷与低温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和“环境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了一批高层次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与研发团队。先后建成了“河南省供热空调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制冷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空调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热泵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空调协同创新中心”、“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热泵空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河南省高校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可再生能源热泵空调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热泵创新型科技团队”、“郑州市新能源汽车空调科技创新团队”。
近年来学院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成果方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在科研成果方面,共完成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重要校企合作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科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0余项,共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1100余篇。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技术领域内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建筑给水排水、建筑消防等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概预算及产品营销的理论与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与设备开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设计院所、施工安装公司、工程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节能评价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大型暖通空调设备制造企业,电子、生物制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设备研发,以及各种人工环境系统研究、设计和运行等方面工作。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本专业分制冷与低温工程、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中央空调系统、冷库系统、小型制冷装置或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能力以及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从事制冷空调领域或电厂热能领域的相关工作,制冷与低温工程、暖通空调领域的设计、制造、安装、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制冷空调公司、制冷空调设备加工制造企业、建筑施工安装企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制冷空调相关企业;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电力建设公司、电力设计院、锅炉厂、汽轮机厂、电科院(电力试验研究所)等电力系统的相关企业、电力设备销售公司、或具有自备电厂和工业锅炉的大型工业企业等。
※ 安全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工业生产安全技术及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科学的理论和技能,具有从事工业安全生产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监察、开发、研究、检测、监控和评价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安监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培训机构从事职业安全与卫生的管理与监察、安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安全科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工厂、矿山从事地面与地下建筑工程通风与安全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
※ 环境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具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防治以及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素质,能够在环境保护行业从事污染防治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环境保护管理、设计、施工相关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校等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厚实的数学、力学、化学和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政府规划部门、公用事业管理部门、设计院所、水质净化公司、污水处理公司、大型市政、建筑、水利、道路和桥梁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大型工程设备与管道安装公司、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等从事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建设与管理、教学及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现有教师75人,其中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授18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4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学科为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学院有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智能化专用虚拟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精密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开放实验室。学院的“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研究团队为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25项,获国家专利30项,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从事机械领域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以及管理、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与机械领域相关的厂矿企业、设计研究单位、高等学校从事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营销、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宽广的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测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产品与系统研究开发、设备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设计、试验、制造、销售、维护、生产组织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车辆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车辆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在汽车设计制造、汽车服务等行业从事设计、试验、制造、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及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相关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技术开发、维护、生产管理、销售及教学工作。
※ 工业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工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能从事生产运营管理、IE教学、科研等工作,具备工程技术与生产运营管理综合运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公共及市政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及经营销售、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工业设计专业(入校后加试徒手画)
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开发、研究,且具备较强设计、创意、审美和制作等能力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主要在相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创新设计、广告设计、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信息与通信系统2个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点,还有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河南省教育厅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承担并主持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与许继集团合作联合建设有“分布式能源接入与微电网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有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校高速实时信号采集与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160余篇。学院还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0项。
学院在许继集团,中国恒天重工集团,宇通客车等大型企业建设有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中,也多次获得优异的成绩。
※ 自动化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通讯及网络化控制、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等理论和技术,能从事电气传动自动化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各类微机控制的工业自动化装置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各种行业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和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开发、制造和应用等工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工设备,以及智能电网等新能源技术的设计制造及控制、建筑供配电、楼宇自动化等工作的强弱电结合、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电力部门、建筑房地产行业,智能电网等新能源行业、电动汽车行业、工矿企业、金融、邮电与通讯部门、环保、电子、电工高科技企业等领域的研究、制造、开发、应用、教学、经营等工作。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工程技术分析、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国防系统、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信号的处理及传输、电子设备与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处理和传输等多方面的研究、教学、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 通信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够从事通信工程及网络技术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电信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产业、设计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管理应用、工程设计、系统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信息测量与控制工程领域中有关传感器技术、信息检测、智能化仪器等测控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自动检测、计算机测控、通信、智能化仪器设计和网络化仪器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教学、经营管理等工作。
材料与化工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教授13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3人。学院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档超硬材料工具”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纤维成型及改性”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郑州市金刚石锯切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科研领域主要涉及超硬材料及其制品、超硬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纺织化学品和绿色化学品等。拥有SEM、XRD、FTIR、DSC/TG、等离子熔覆设备、纺丝机、超硬材料制品加工设备、图像分析仪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等30余项,现承担河南省重大专项、重点攻关和重点基金等在研纵、横向项目85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53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40多篇。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材料加工工程与技术的专业理论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及新材料、新产品的实验研究、工艺设计、生产制造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汽车、机电、冶金等行业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经营管理及材料进出口贸易等工作,也可在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从事金属材料成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以超硬材料制品为特色)、金属材料领域相关的专业理论与应用能力,能在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生产制造、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与材料工程有关的企业、科研院所、商检、海关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质量检验、技术监督、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发和教学工作。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树脂磨具、化学纤维、塑料加工、电缆、汽车制造等企业、科研院所、商检、海关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质量检验、技术监督、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从事新型高分子材料研发和教学工作。
标签:河南高考资讯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