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贵州高考 > 贵州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分点作答

编辑:donghk

2014-03-10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分点作答

在高考阅读类文本的主观题中,有不少题目的答案是分点的。其原因,一是因为题目本身涵盖面比较广,答案不分点,就不能不能正确全面地完成答题任务。其次是有的题占分比较多,不分点,在批改人数多,批改时间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判分的误差。三是不分点的答案,一般处于“感性认识”层面,答案容易模糊、重复、条理不清。而分点就是对初步答案的进一步提炼,加工,使答案的表述明朗化、条理化、系统化,进入“理性认识”层面,因而更加正确、全面,切合题目要求。

有的考生由于缺少分点作答意识,把自以为是的答案胡乱地“堆”在一起作答,造成不全面,不准确,不系统。也有的答案虽然切合题意,由于重复、交叉、混杂造成阅卷教师的误判,丢失了该得的分。

是否分点了就一定能够得分,或者得到该得的分呢?不一定。有的学生想要分点,却不知道点从何来,答题的“点”或“牛头不对马嘴”,或重复、交叉,造成分了“点”却得不到“分”的状况。因此,必须弄清“点从何来”这一关键问题。

一.“点”从文本来

能不能分点作答,分出的“点”能否得分,不仅仅是答案的形式问题和答题技巧问题。阅读题答案的正确性与考生读懂原文的程度有密切的依存关系,所有题目概莫能外,“分点作答”的答案也是如此。

“读懂”包括读懂文本的“整体”和“局部”,其中“整体把握”尤其重要。这是因为:(1)“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没有对全文的正确理解,局部的理解就难于避免片面性、表面性,答不到“点子上”。(2)很多题目就是针对“整体”命出来的,因为在命题人眼里,“整体”的重要性永远大于局部。(3)有的题即使针对的是局部,但是与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能因为题目的局部性而企图“走捷径”,忽略甚至放弃把握整体。“整体把握”对考生来说,永远是“迈不过的槛”。

所谓“整体把握”,其实就是弄清3个问题。(1)写了什么?即弄清文章的内容。(2)为什么这么写?即弄清文章的主题思想。(3)怎么写的?即弄清文章的写作特色。考生检验自己是否“整体把握”了文本,可以采用“自问自答法”,依次问自己上述3个问题。问的时候问题的顺序不能错乱,因为这3个问题的顺序包含了读者由浅入深地认识文本的基本规律。如果考生感到能够比较全面地、顺利地回答这3个问题了,表明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已经具备,可以进入答题环节了。反之,则需要继续阅读品悟直至“弄清”。否则,就难于避免“分点”的片面性、盲目性。

如江苏省2009年高考第14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该题是一道探究题。要想正确、全面地回答该题,需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从内容和主题两个角度挖掘文章蕴含的“深意”。其答案是“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答案的前2个“点”,并不针对某一段、一句,而须纵观全文通过对“‘上善若水’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自问自答来揣摩,然后从“事”与“人”的角度分“点”。而第3个点需要变换角度,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角度推敲作者的写作目的方能得出。如果考生不知道从内容、思想两个角度作答,或者虽然知道,但是没有读懂文章,就分不出“点”来,即使分出了“点”,答案也文不对题。

二.“点”从题目来

要正确分“点”,还必须重视对题目的认真审读。因为题目往往对“分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旦误读或遗漏,都会造成“分点”的错误。

如江苏省2009年第16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该题的答案是:“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从该题要求和命题人给出的答案,可以看出审题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一是指定内容,明确地告诉考生,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如指定某一段、某一句、某个词、某个特定内容等。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如指出“结合全文”、“根据某段”等。如上题的答案范围就是从“开头”到“结尾”。解题时,先要根据指定内容,寻找在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以便弄清其与上下文的联系与区别。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如果没有提示答案的范围,可以根据答题要求寻找,而内容所在位置与答案往往有一定的联系。答案在指定内容的下文的较多见,在上文的较少见。如指定内容在文章的中间,则要注意与上下文是否都有联系。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如内容上直接告诉“内容”、“景象”、“思想感情”;有的在手法上直接告诉答题方向“表达技巧”、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简要赏析”、“谈谈看法”、“说出好处”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本身”、“内容”、“主题”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

3.看清题目中蕴含的答题重点。如江苏省2004年诗歌鉴赏题有一小题的答题要求为“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题中蕴含的答题要求是对每句诗歌都要赏析,不可遗漏。再如2008年江苏省选考题实用类文本第19题:“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就要看清答题重点是“原因”,而不是“学术成就”。如上题,就要看清答题重点是“思想感情”的“变化”,而不是“思想感情”。

4.要揣摩题中“点”的数量。有的题目“点的数量比较明确,如题中的表述是“哪种”,“何种”,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2种以上,以免因被阅卷人认定为“贴标签”而不得分。如是“哪两层”,那就只能答2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哪些”、“有什么”、“哪几件”,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求答“作用”,“理由”、“好处”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占分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几点。占分为偶数的,“点”要是它的公约数;如果是奇数的,往往有几分就有几“点”。

三.“点”从文体来

根据江苏卷《考试说明》,江苏卷所涉及的文体一个有3大类10小类,其中文学类文本中有诗歌、小说、散文3种,实用类文本有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4种,论述类有论文、杂文、评论3种。试卷中的文言文则与上述3大类有所交叉,其中最主要的是考人物传记。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手法,不同的文体也决定着不同的答题方向。《考试说明》中对不同的文体又有着不同的能力考查层级。而试卷上的同一个“板块”又包含着几种不同的文体,如文学类文本板块包含小说、散文;选考板块包含论述类、实用类的7种文体。命题人在该板块中选何种文体命题往往具有随机性。因此,“分点作答”的第一步是答题时要弄清文体。

相对而言,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比文学类文本的答题难度低一些。这一是因为3大类文本本身就存在难易的区别。文学类文本属于艺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形象地道出了作者对作品的锤炼之艰辛。文学作品强调含蓄蕴藉,往往把主旨融化于内容之中,阅读理解时需要反复品味领悟,还要知人论世,才能正确恰当地把握思想内容。文学作品追求美感,所以会使用众多复杂多变的表达技巧,使考生对浓重的文学元素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实用类文本强调时效性,论述类文本强调一针见血,这两类文本的特点,决定着其中的文章表情达意比较直接,容易理解,同时对写作手法的要求也不很复杂。因此,江苏省别树一帜,把文学类文本作为必考题,把论述类、实用类文本放在选考题中随机选考,就文体本身而言在难度上等值,是明智之举。

二是江苏卷对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的考查,能力层级只有“理解”、“分析综合”两种。这样规定,一是切合文体实际,二是放低了考查要求。而文学类文本中的诗歌多了鉴赏评价这个能力层级;散文、小说则没有“理解”,只有“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层级要求,因而文学类文本是整套试卷中难度最大的板块。

弄清了文体,我们就可以根据文体确定“点”如何划分。如在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中,江苏省《考试说明》的解释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见,对句子考查的重点侧重点在于对本身含义的“理解”。答题时主要从2个角度“分点”。一是纵向角度,分出“本义”和“语境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引申义)以及正面意义、反面意义。二是横向角度,就问题中平行的几个词语分别作答。如2008年选考题论述类文本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该题的答案是:① 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② 反对滥用暴力。③ 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可见所考的就是重点就是语句的“语境义”。①②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第一句含义的回答。而③是对第二个句子含义的回答。

在《考试说明》中,文学类文本也考“理解”。要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并解释说:“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可见同样是“理解”,答题的要求提高了。一是要求回答出句子的“思想性”,也就是说必须结合全文的内容、主题作答。二是要求从艺术性的角度作答。因此,“分点”的角度就更加丰富和复杂。如2007年文学类文本第17题:“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其答案为: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该答案“分”出了2个大“点”。第一个大点是从全文内容角度回答的,后一个大点是从主题角度回答的。而第一个大点又是从“劳动时”、“丰收时”、“丰收后”3个角度作答的。

如果考生不注意文本所在的板块,或者没看清文体,“分点”就容易出问题。如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中的理解题为结合主题、技巧去“分点”,或者文学类文本不答与全文内容、主题、技巧的关系,会造成失分。

在各种文体中,特征最明显的是小说。小说的命题围绕5个要素: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语言。环境、情节、人物在其它文学类文本在也存在,但由于戏剧不适合考查,诗歌、散文中体现不是很明显,因此成为小说独具的要素。围绕三要素命的题,“分点”有2类,一类是立足于要素“本身”的,答题时要按照“是什么”(考了什么要素)“怎么样”(结合文本分析)、“为什么”(使用的好处)的角度答题。第二类是把该要素与其它要素以及主题结合起来“分点”。遗漏一个角度,就会造成失分。如2008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第14题:“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所考的就是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其答案是“① 要花轿早有打算;②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分点”时要抓住情节发展的过程,体会刻画的是人物形象的哪一个侧面。

四.“点”从积累来

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命题规律、解题思路、得分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的训练在要善于思考、归纳、反思,“例不十,法不立”,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其次是对某些表达技巧的牢固记忆。表达技巧种类繁多,运用广泛。虽然倒背如流仍然不一定能够运用自如;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积累,因为背不出就一定答不出,有时候牢固的记忆也能帮助答题。如2007年文学类文本第16题:“‘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分)”其答案为: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的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要答对本题,必须对结构的作用有牢固的积累。所谓结构上的作用,无非有过渡、铺垫、照应、统摄全文、总结上文等几方面,如果我们知道了结构的作用,“分点”就可能比较全面。

五.“点”从思维来

“分点作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上所述,“点”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牢固的基础积累,对文本由全面透彻的认识,缜密细致的审题外,最后还要有一个推敲打磨的过程,其间包括了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严密的思维过程。

其主要思维过程和答题步骤有如下几项。

1.答案的筹措。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考生对文意的把握,形成一堆可以用来作为答案的基础材料。此时材料可能比较庞杂,比较片面,比较表面,需要进行丰富补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2.初步分点。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力技巧,分出一定数量的“点”。这一步的作用在于把感性认识明朗化、条理化。但是“点”本身与“点”与“点”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

3.整理修改。(1)修改表述不够明确或不够确切的“点”;(2)调整顺序不合逻辑的“点”;(3)合并意思相同的“点”;(4)修正意思交叉的“点”等。

4.认真检验。(1)再次审读题目与答案,检查是否有遗漏要点,不合题意之处。(2)将“点”放进原文,检查答案与原文意思是否吻合。

5.修改定稿,写进答题纸。如江苏卷2008年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该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具有多向性,其答案为:“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其中①是从人物之间的关系角度思考的;②是从结构角度思考的;③④是从描写角度思考的;⑤是从主题角度思考的。像这么一个复杂的答案,如果没有细致严密的思维,忽略了上述的答题步骤,就一定会造成答案的残缺、片面、表面,导致扣分。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