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家长 > 高考心理辅导

专家指点高三生如何提高备考心理素质

编辑:

2016-03-21

二、产生异常心理的原因分析

1.考生的学习基础差容易导致学习焦虑,缺乏自信。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基础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打牢的,它是以往十多年学习的延续。前面的基础知识牢靠了,到了高三,再将这些知识编织成网络,形成一个系统,就具备了参加高考的能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高三部分考生由于不具备系统知识,面对大量的习题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对习题产生恐惧心理,十分担忧自己的成绩,因而感到焦虑,没有自信心。

2.考生身体差无法应对高三紧张的生活,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焦虑感,缺乏自信。一方面,部分学生由于遗传因素,从小体质弱,经常患病,大部分时间用于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对学习则放松了;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学校到高三时取消了体育课,全力以赴“拼”高考,学生每天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在校时间多达10余小时,晚上还有人“开夜车”,一些平时不注重身体锻炼的同学此时更是精力不济,注意力涣散。

3.教师、家长的不当评价对学生异常心理的产生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成熟时期,特别是临近高三毕业,一方面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别人能认同、接纳自己,因此也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教师、家长在其学习过程中,经常说:“你应该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或“你在某某科目上有优势,你在某某科目上是一塌糊涂”,“你想考××分,考上××学校,一点希望都没有”。诸如此类的话,对于那些敏感且自尊心强的学生会造成很大的打击。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到了学校后,一大群孩子在一起就显出高低优劣来了,孩子在家长那里得到的评价和在学校受到的评价有时会大相径庭,从而可能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偏差,有时认为自己挺行,有时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也易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4.当前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激化了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相对薄弱,并非人人都能考入高校;即使近几年来高校扩招了不少,但是相伴而随的是学费的不断“升级”,对一般家庭而言,承受起来压力甚大,这样也使不少学生产生焦虑心理。所幸的是,当前教育体制正在尝试改革,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以分数论高低的思想将被淡化,人们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而非知识本身。

5.社会上人们对高考的价值取向偏差对学生形成外在的压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的高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高考的目的是要选拔优秀人才,但并非没考上的就是庸才,这个道理说起来谁都懂,但人们普遍地对考上的孩子评价高一些,而对考不上或连年参加高考的孩子则另眼相看,认为没出息。如此社会氛围,使得高三学生非常在意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心理伴随日常的学习生活,必然导致情绪焦虑,无所适从。

那么,如何纠正这些不良心理偏差,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心理素质呢?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