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liuzj
2012-05-28
看着自己周围一群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交谈、讨论着问题,你总是很少参与,更是懒得搭上一句话;每每开班级学习讨论会,你总想尽可能往靠后的位子坐,更是不愿意发表任何意见;突然,你觉得很多交往都是那么的不必要,甚至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都是那么的倍感吃力,甚至避而远之……这时,要小心了,你可能缠上了一种叫“自闭”的高三情结。
【感觉和他们不是一拨儿的?】
高三,肖小雯才刚来到新班级还不到一个月,渐渐发现,课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的不是星座八卦,就是塔罗算命。肖小雯从小喜欢的就是自然科学,最不相信的就是那套迷信东西,因此,她也就开始越来越少地扎在女生堆里说话。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星座时,她有时还会发表“我不信那一套”的言辞。这不,她很快便引起了大伙的攻击和不满。现在的她干脆一个字都不说了。渐渐地,同学们也不太想叫她一起吃午饭了,肖小雯觉得很孤立,学习也不像以前那么上心了。
【对策→想要获得接纳,先学会接纳】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赖杞丰认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渴望被群体接纳和认可,但是,假如这样的一种期望时时遭遇壁垒,我们就容易收缩自己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就会“自闭”。
对于肖小雯这样一个才刚融入新环境的同学来说,对班级其他同学的接纳和认可自然极其渴望。所以,最好一开始要先保持一种开放和接纳的心态。有句话说:想要得到什么,就得先付出什么。想要得到别人对自己兴趣的接纳和尊重,那就先得去尊重和接纳别人的喜好和兴趣。对一些哪怕自己不表赞同的话题,也要先怀着一份包容接纳的心态。当然,在这里,我所说的“接纳”并非代表你一定要在心理上对其认可、接受,而是你要先允许它的存在,然后,再“求同”。一般来说,当你愿意敞开心扉接纳别人的不同后,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自然也就会对你敞开心怀。等哪一天,你慢慢融入团体了,再和大家探讨一些关于你所喜欢、所关注的话题,那也不迟呀!
【遇到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
很多时候,学生遇到老师躲着走,或许还真没什么其他特别的原因,而完全只是出于一种天生的“权威恐惧症”。高三(2)班的Helen 就是这种人,她学习起来非常拼命,但就是有一点,天生怕老师,看到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有一次,Helen 接到校文学社一个参加作文竞赛的任务,一个月后,班主任问她练习进展的情况,她这才支支吾吾道出遇到很多困难,而自己正在努力克服当中。对此,班主任当场大为恼火,质问她为何不及早汇报并向语文老师求助,Helen 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既恨自己又觉得委屈。
【对策→把老师当合作的伙伴】
说起来,我大学时一位同学的情形跟Helen 的情况有些相似。我的这位同学是家里的老二,但从小,家里就把很多正面、肯定的评价都给了她优秀的姐姐,而对她的态度以严厉为主。尤其是当她后来考上一所不怎样的大学后,父母更是认为她学历不够,恨铁不成钢。于是,她常常拼命学习,想要拿好成绩赢得父母的肯定与认可。后来,这种心态渐渐迁移到学习上去,她一见到老师就有点心虚,害怕老师批评自己,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Helen的问题,或许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她重新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想一想,如果你有跟她一样的心理,想一想,是不是自己也把家庭中对待父母的方式带到了学校中来?另一方面,天生怕老师,或许的确是出于对“权威”的某种恐惧感,这点往往在自信不够的同学身上最为突出。所以,平时学习上,在和老师相处时,要知道老师这一角色并不绝对是十全十美的“权威”代言人,即便自己真的在某门学科上学得不尽如人意,也完全不必害怕这种不足在老师面前的暴露。新时代的学习观,更多时候要我们把老师看成是与自己在学习上合作的一个伙伴,你们之间完全可以是平等的,所以不必心虚,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困惑,以求得老师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闭口不语,只因为学“乖”了?】
刚开始,陆凡皓在参与一些学习讨论会时,还不知天高地厚地批评别的同学在学习方法上的一些不足,并发表自己的一些所谓的“高见”,自以为这样做会对大家改进学习都有所有所帮助,也会备受老师推崇。不料,当了“好人”,结果却被周围的同学渐渐隔离、冷落……最近,陆凡皓也学“乖”了,无论开什么会,再不像以前一样积极了,而是尽可能地闭口不语,生怕言多有失。
【对策→顾及他人感受,避免卷入个人情绪】
实际上,我们在学校里构建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目的只有一个——赢得合作。对于每位同学来说,善于处理自己和周围同学之间的关系,维护并保持一份良好的人际合作,是积极应对高三学习所必需的。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要原则就是进行自我管理和树立双赢思维。自我管理,通常包括牢记自己的职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双赢思维,就是随时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以协调、合作的态度来完成既定的目标。
具体方法是,无论平时自己做什么、说什么话都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和自尊。当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时,应避免将个人情绪带入其中,诉求共同的利益和双赢,而不是总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如果你也有着像陆凡皓这样的困扰,最好先检讨一下自己,看看平时你是否在别人面前表达意见时卷入了过多的个人情绪?想一想,如果别人也拿像你一样的方式对你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不足,从而又一味地标榜自己的“好”,你的反应会是怎么样的?如此,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也许对你理解周围人的反应会容易很多。
【天生是个“闷胡芦”?】
我们周围,除了“小喇叭”外,还真有那么一拨人,很少说话,他们就像是个“闷嘴葫芦”。上课发言时,他们听着,对一些东西却永远缺少意见,似乎有些事不关己。梁小宇就属于这种类型。他在班里,被同学们一致称为“沉默的老好人”。从小,小宇就被爷爷奶奶关在屋子里读书,学英语,属于早慧型儿童,但却缺少和别人的交流。父母认为他不说话,不爱惹事,挺乖的,但这种性格的副作用是,在学习中,显得过于被动,缺乏主见和积极性。
【对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式】
很多时候,长辈常常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学会“油嘴滑舌”,要“多做事,少说话”,他们还告诉我们“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在学习上,有些现实也残酷地证明,有时“真金也怕火炼”,其理由有三:第一,由于很少主动和老师交流,老师就不会知道你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在辅导时自然不会首先考虑到你;第二,由于很少和周围的同学交流,把自己排除在了“圈子”之外,所以,一旦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也难以求得帮助;第三,学习中,每当遇到需要进行合作的任务,自己也不会很快适应,以至慌了手脚,把事情搞砸。
如果你也属于这类型,只需要在原来话少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分享意识就行了。比如在分享会、班会、课堂上,你可以针对其他同学的某一段精彩发言进行点评,并就此延伸出自己的办法或策略;不善言辞的你,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字资料,发给同学或者老师看,如果比较简洁,富有幽默感,他们会更加接受;又或者平时通过QQ、电邮与别人交流想法,如此,通过行动让别人发现你的价值。
相关推荐:
更多内容进入威廉希尔app 高考频道:
标签:高考心理辅导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