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6-28
支招:心仪院校放在第一志愿组填报
“往年,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达到92%,有意愿报考某校的学生最好在第一志愿组填报,万一‘掉’到第二志愿组就麻烦了,因为那些学校可能已录取完了。”林洽生提醒考生。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党委副书记唐燕建议,有意愿报考中大南方学院的考生,分数上了二B线就可以“搏一搏”。
“但最好是放在第一志愿组A志愿填报。”唐燕表示。根据往年录取情况来看,该校平均录取分数线大约高出二B线20—30分。
现场直击
最强“亲友团”帮咨询 教师呼吁考生自己做主
早上7时30分,黄女士在琶洲展馆入口处焦急地等待咨询会开始。黄女士家住在广州西村,出发到琶洲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由于担心晚到人会更多,她6点刚过就从家里出发了。
黄女士的儿子读的是理科,今年参加高考,成绩不错。黄女士琢磨着想让孩子报考中山大学。因为不甚清楚招生计划,她一到中大招生咨询处,就抓住负责人询问有关专业选择和就业前景的问题,足足问了十几分钟。怕了解不够透彻,她表示下午还要到广雅中学参加另一场高校咨询会。
记者不禁问,孩子去哪儿了?“哎呀,他对读什么专业没意见。”黄女士说,自己为儿子的报考已操心了2年,发现到头来还是不太好选。当被问及为何不报考理科专业选择更多的华南理工大学时,黄女士说:“孩子他爸想让他读中大”。
像黄女士这样一个人在考场转悠的考生家长还有不少,他们一手拿着厚厚的资料,一手拿着笔,不停地询问招生志愿者:“他最喜欢哲学,但是他的成绩选哲学太浪费了,所以我们想让他读中文系,您看这个分数保险吗?”“这个专业毕业出来会不会很难找工作呀?”“这个专业读起来辛苦吗?”他们用笔仔细地在资料上做标记,生怕漏掉关键的招生信息。
而有些原本应是咨询会“主角”的考生,或者缺席,或者选择默默站在一旁玩手机,倒俨然成了“配角”。记者连续问了几个在一旁等待家长的考生,他们都表示对自己的学校与专业的选择暂时没有什么主意。
“孩子说不知道要学什么,那我做家长的只好帮他‘打头阵’了呀。”好几位家长一边回答记者的话,一边继续焦急地为自己的孩子“规划人生”。
事实上,每一年高考,不论考前、考时、考后,我们都能遇见这些考生身边最强大的“亲友团”。他们总是无微不至地为孩子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位肇庆的父亲右腿受伤,但依然拄着拐杖从肇庆陪女儿到广州咨询。“我没事儿,孩子的事重要。”他这样对记者说。
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手提着十来所高校的资料袋,一手抱着零散的宣传单,步履蹒跚地在各高校摊位前询问。他今年已73岁高龄,是汕头大学的退休教师,“明年孙女就高考啦,我想提前来了解一下高校信息和政策,为孙女以后可以选择读什么大学做准备”。
不仅今年高考的考生家长们如此关心招生计划,甚至明年才参加高考的学生已经有长辈来到咨询现场想尽早为学生想好目标与志愿。
“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唐燕说,现在很多孩子报考时都听家长的,等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不喜欢那个专业,又费尽心力转专业。她呼吁,家长应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多让考生自己做主。“希望有一天,这场咨询会都是考生自己来参加,家长们不要来。”
标签:广东高考资讯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