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8-10
三问 内地教育软肋有哪些?
投入少、人才缺乏、创新不够
南方日报: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晚年发问: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近年来,内地出现一种批评教育的思潮,您二位有何评价?
陈繁昌: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我以前在美国也去过钱学森就读的学校,我认为首先跟资源投入有关。在研究方面,美国大学很强,那是因为美国在资源投入方面比其他国家多很多。让人欣喜的是,最近几年开始,中国的投入也很多,所以我认为将来中国也可以在这方面取得成就,对此我持乐观态度。
其次与人才有关。中国的人才有很多,比如杨振宁,中国人的智慧是了得的,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跑到国外?我觉得这和系统有关。美国的评估体系是不管你是不是美国人,只要做得好就给很多好的资源,真正做得好的话会提升你,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做不到的。
第三是创新。亚洲跟欧洲在系统方面受到很多人批评,就是对考试方面太重视,每天有做不完的题目。但是美国的FACEBOOK和微软、苹果,都由哈佛的学生创业而成。在中国如果你说我不念书要创业,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事。大学应当鼓励创新,支持教授和学生一起创业。
四问 合作办学进展如何?
愿意尝试在内地办研究生院
南方日报:据闻,港科大此前有意在内地办分校,广东省教育部门也一直希望港科大能在南沙办分校。但此事至今迟迟还未敲定,能否透露最新进展?
陈繁昌:港科大在南沙有一个霍英东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霍英东先生就有捐款支持我们。我们定位就是科研方面和研究生培养,也一直从这方面去努力。
在办分校方面要量力而行。因为我们学校太年轻,才1万名学生,所以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比较积极。从长远看,本科生教育我们也会考虑,但目前还没有最后决定。
翁以登:关于办分校,我们愿意去尝试,现在只是在初步探讨阶段,把我们的霍英东研究院变成霍英东研究生院。这个我们愿意尝试,但办分校不容易,教授们需要考虑环境、学术自由,以及母校、分校等很多不同。
南方日报:广东未来五年的重心是经济转型。对于内地的转型升级,二位有什么建议?港科大准备如何参与?
陈繁昌:内地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与升级也给港科大提供了一些机会。希望港科大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能源、环保、金融等能为国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与升级做出贡献。我认为目前南沙霍英东研究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现在我们也鼓励香港学生毕业后,要把视野放宽到内地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今年起,香港大学要改成四年制,其中一个学期实习,希望内地企业能给我们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
人物名片
陈繁昌 中国香港人。2009年9月,从美国负笈归来,成为香港科大建校历史上第三任校长。他曾出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自然科学学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助理署长。在学术领域,他是数学造影处理及计算机视像、大规模整合物理设计、运算大脑制图方向的知名学者。
翁以登 前香港总商会总裁,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
港科大校长说——
◎大学的定位比较容易,但落实就比较难,港科大一开始创立就是定位国际级研究型大学,而非综合性大学,一直坚持按此方向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个试点,它的发展理念是非常好的。我希望它能成功,也希望它真的是用新的想法办学
◎美国的FACEBOOK和微软、苹果,都由哈佛的学生创业而成,而在中国如果你说我不念书要创业,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事.
更多内容进入:
标签:港澳台高考报名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