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2014热门专业就业遇冷 网友建议先上大学后选专业

编辑:

2014-04-03

“工作好不好找,还是要看自己。要有职业规划,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就要提前朝这个方向准备,要考什么证书就去考。这样找工作的时候,有可能不是你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 王世威说。

调查显示,22.7%受访者表示当初报考所读专业是因为专业热门,23.3%受访者表示是因为就业率高。但在毕业时,38.0%受访者发现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与当初报考时的判断不一致。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孟繁华认为,专业与就业的错位是由于人才培养的长周期性所导致。理想状态下,专业设置和岗位设置本来应该具有一致性。但实际上,现在社会发展很快,4年过后,当专业学生再进入就业市场时,难免会滞后于岗位结构的新变化。这种滞后性反映出专业设置对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适应性。

46.9%受访者呼吁建立权威平台,使家长和学生能准确了解所报考专业的基本情况

公众在报考专业时参考了哪些信息?进一步调查显示,“专业内容”(46.2%)、“就业方向”(40.0%)和“行业前景”(30.3%)是受访者在报考时了解最多的专业信息。其他信息分别为:“招生人数”(25.8%)、“就业率”(20.3%)、“学科排名”(19.3%)、“收费情况”(17.6%)、“师资力量”(15.5%)、“社会地位”(10.6%)、“投资回报率”(4.1%)等。

其中,40.6%受访者主要通过所在高中发放的《志愿填报指南》去了解专业信息。其他渠道还有大学学院官网(18.0%)、熟人介绍(18.6%)、老师介绍(18.7%)、民间调研机构(10.0%)、学长介绍(9.01%)及其他(9.3%)等。19.6%的受访者报考前没有通过任何渠道去了解专业信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教育部门应该要求学校公开所有的办学信息,包括学校的学科专业、学科资历、学术能力以及收费情况和教育回报率等,使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能够有充分了解,有依据地填报专业。只有真正地落实信息公开,才能使学生在报考专业时不盲从。

标签:高考资讯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