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了历史时间六大记忆法,以便大家更好的复习查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备战高考。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可以这么说,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教学了。唯其如此,历史时间的教学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然而,实际教学中历史时间的教学往往疏于指导和设计,学生的死记硬背即发此一端。
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 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
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 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
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 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
同一历史活动的不同侧面或不同历史事物处于同一时期,这便是历史的同期性特征,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1919年的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不足(同期性内容排出先后次序)或教师的疏忽。学生心理上习惯性障碍(在时间经验上人们更多地习惯于顺序性推演),影响时空观念的形成,应引以重视。
5、时间运算
具体来说: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2)比较、体会距今时间远近。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3)进行时间转换。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纪年方法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贞观元年是公历627年;一类是具体历史时间与世纪、年代、前期、中期、后期等模糊时间概念间的转换,如618年是七世纪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纪中叶,再如下列选择题,也是考查的这种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纪初,②公元前六世纪初,③公元前五世纪末,④公元前六世纪末。
6、记忆时间
记忆时间也遵循着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规律,但实际教学中要严格地把两者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具体学习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时间特征,组织记忆材料,激发记忆兴趣。一是揭示单个时间数字的特点促进记忆。如揭示时间数字的结构特点的有数位特点(单位数时间如公元 8年。双位数时间如公元之年。三位数时间如220年、四位数时间如:1940年)、双数重叠特点(如1616年、1919年)。对称数字特点(如1881 年)、自然数字递增特点(如1234年)等不一而足;一是揭示不同时间之间相互关系特点促进记忆。如年代间隔记忆法(如1911年、1913年、1915 年、1917年、1919年、1921年等)、公元前后对称记忆(如公元前221年与公元221年)等。
【总结】历史时间六大记忆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大家要好好复习,备战高考。希望大家在高三阶段不要慌张,努力学习,成功是属于你们的。
浏览了本文的读者也浏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