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发展观
[相关主题]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关注民生;科教兴国等。
[历史解读]
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实践体现在汉、唐、明清初年减轻剥削、轻徭薄赋。
2、秦、隋两朝国力较强,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但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不能长治久安。
3、古代的环境保护:孟子等思想家提出"斧斤以时入深林"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中地区(今渭河平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唐代以后逐渐衰退);古代重视黄河治理。
4、洋务运动只有技术进步,没有制度革新,现代化起步后发展困难,说明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更是制度、文化的全方位现代化。
5、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与失误。经济政治成就有哪些?经济政治失误有哪些?启示: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注意综合平衡,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改善人民生活。
6、文革的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7、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调动生产积极性;改革不符合生产力水平的体制……
8、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破坏资源和环境;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9、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环境问题,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近代工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10、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的成就和问题。综合平衡问题,农民生活问题,政治体制问题。
11、罗斯福新政与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08年已考)
1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发展。(与当前各国的发展借鉴作用)
13、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首先形成于美国,主要动力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柱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促进了人和数量向注重效益和生活质量转变,出现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特征等
四、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是今年热点中的热点,并且在各地的模拟试题中多有体现。这一问题与历史的切合点较多,可以联系到科技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问题。
背景材料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 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知识链接
一.科技进步
1.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各自的时间,外传及对西方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产生的影响。
2.近代科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产生的影响,能源的变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变化,将西方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与此同时的中国仍处在农耕文明下.
第二次工业文明:电力的广泛应用及产生的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及带动的交通运输业的变化,还有新能源的使用.化学领域成就.
3.现代科技:航天领域,计算机领域,生物工程领域.相对论,量子理论带来的科技发展.
二.城市发展
1.中国古代城市: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唐宋城市的变化(时间,空间.官府控制,城市职能)
2.世界古代城市:雅典的工商业的发展
3.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主要是掌握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最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优越,便利.
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变化原因同城市发展。
4.西方近代城市发展:主要是近代工业革命后城市生活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
1.新航路开辟:过程,影响。
2.世界市场的形成:途径,表现,影响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原因、表现、影响
四:关注上海
1、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上海区域历史(高考备考):
(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
《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款,迫使上海地方官员,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在中国变相攫取并建立了最早的租界。
(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
①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洋务派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洋务派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②方举赞在上海创办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最终被英商开办的上海耶松船厂吞并。
③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表明近代铁路的起步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①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一战期间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
②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③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④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它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⑤1927年春,北伐军进驻上海。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失败,第三次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⑥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血腥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抗日战争时期:
①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
②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5)过渡时期:
1956年,以荣毅仁等知名企业家为代表的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探索和“文革”时期: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①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②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是新时期代表性的工程项目。
③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行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简称SCO)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
④2001年10月15日至21日,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举办了包括领导人会议、外交和贸易双部长会议等21场会议和活动,中外宾客达1.3万余人。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国际活动。
五、从日本地震及核泄漏联想到抗灾减灾、国际合作与援助
(一)抗灾减灾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时期具有防灾减灾作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
(2)秦汉时期的地震与地震方位观测 :东汉地动仪(张衡)是世界上第一台遥测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人制作的同类仪器早1700多年。
(3)明清的救荒实践与救荒思想。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使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这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徐光启大力推广甘著种植,他的《农政全书》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作者关心民间疾苦,也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2.中国近现代史
(1)《天朝田亩制度》的抗灾减灾措施(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资政新篇》中的抗灾救灾措施(兴办保险事业和慈善机构等)。
(2)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导致困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1959、1960、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主要灾害是北方为主的持续特大旱灾和东部沿海省区的严重台风洪水灾害),二是苏联撕毁援华合同、撤走专家、逼还债务,三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中国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最终度过难关。
(3)长江三峡等综合水利工程、黄河流域的调水调沙、“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止土地沙漠化措施等,都可看成是抗灾减灾工程。面对1998年防灾抢险、2003年非典肆虐、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党和政府精心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最终战胜了这些大灾难,使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3.世界近现代史:
(1)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虽然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但殖民掠夺亚非拉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造成了亚非拉的长期贫因和落后状态;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除了屠杀和奴役外,还带来了麻疹、流感、百日咳、天花等传染病。
(2)环境问题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电子产品污染、核反应堆泄漏、太空垃圾等。
(3)自然灾害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火山、地震、海啸、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人们主要从科技和机制上进行应对。三个代表思想;福利政策。
(二)国际合作与援助
1.当前的国际合作机构——联合国。
2.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1)合作应对法西斯侵略: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2)合作应对人类社会危机:如国际禁毒、非典、甲流、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等。
(3)合作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沙漠化问题等。
(3)国际科技合作:如人类基因组草图、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3.国际援助行动和援助机构
(1)对非洲等最不发达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援助。
(2)在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突发自然灾害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受灾国提供人道主义救援人员、资金和物资。
(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六、大国崛起之路
1、传统崛起方式: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武力扩张,如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
2、大国兴衰的基本秘诀:国力和国际义务之间能否保持平衡。
举例: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争霸战争和世界大战;英帝国的兴衰
3、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崛起、和平发展)
(1)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
(2)100多年来中国崛起的三次尝试 ①19世纪中后期的同光中兴;②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工业化建设。
(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崛起之路?
中国的崛起与传统强国崛起的不同,现在我们用"和平"来界定"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回应。 ①今日大国的崛起,除和平外,别无他途。一个和平的世界不仅是中国崛起的需要,而且永远是中国所追求的目标。 ②选择和平,我们就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在世界上的道义性和正当性基础。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是为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则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通过和平方式面对内外问题的挑战,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为了自身的和平与安全,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尽职尽责。
举例:中美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日关系。
下一篇:2013年高考历史核心必考点精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