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三的同学们又进入到了了紧张的复习阶段中,这个时候文科的同学要有一个清楚的头脑,总结各科的知识重点并记住。下边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地理考试重点及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口与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 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 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 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人口数量的变化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 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 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编辑推荐:
更多内容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