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4-05-24
近日,有关“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称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英语将退出统考”的报道成为关注热点。对此,教育部有关发言人回应称,目前教育部仍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顾明远本人亦称“被媒体误读”。
这样的“误读”,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而对于这样的“误读”,不少舆论给予宽容的态度,认为这反映了社会的高考期待。这是很不理性的态度,并不利于推进高考改革。
英语教学问题实质是应试教育问题
“误读”首先折射出社会舆论的盲目。稍有常识者,面对目前各方传递的高考改革信息,都不会得到“英语退出高考”这样的结论——英语只是不放在统一时间考试,只是调整考试时间、计分方式,怎么就变成了“英语退出高考”?
如果说“英语退出高考”是社会期待,那么,这种期待也有些莫名其妙。诚然,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有诸多问题,包括学生被“一刀切”要求学英语等。但是,让英语退出高考就能解决问题吗?英语教学的问题,实质是应试教育制度的问题。我国高考实行集中录取制度,高校用单一的分数标准选拔学生,所有学生被纳入一个评价体系,这制造了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英语教育是这样被异化的,同样,其他学科教学也被异化。
有不少人认为,英语退出之后,语文教育会得到强化,这纯属臆想,从表面上看,这样一来,语文的分值会提高,学生会用更多时间学语文。可是,如果应试教育体系不变,语文教育还是走应试教育路线,学生会喜欢语文学习吗?语文教育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公民素质吗?
科目变动未触及高考改革核心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被异化的高考改革期待。之所以有这种期待,是舆论普遍认为,要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整体改变应试教育体系,在现实中极为艰难,而由于集中制度不能打破,高考改革所能做的就是学科调整,增加考试科目,或者调整科目的分值、计分方式。这其实是我国过去2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高考改革思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高考科目从全国命题逐渐走向分省命题,从考7门变为考6门,再到后来推进“3+X”、“3+1”、“3+2”等考试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录取方式始终未变,就是在2003年部分高校试点自主招生,也是将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制度嫁接,所谓的自主招生,不过是获得一定的高考录取“优惠”而已。如此“改革”的结果,非但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是高考焦虑越来越严重。
高考改革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被大家论及的有让高校选拔到合适的人才,减轻学生的负担,引导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然而,这都算不上根本的,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增加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权。
推进招考分离才是关键
我国于2010年制定、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到的高考改革思路,针对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明确提到了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其具体思路,就是要求政府部门放权,扩大学生选择权、学校自主权,但遗憾的是,过去4年来,却未看到多少实际行动。
也有舆论认为,当前的集中录取制度是最不坏的制度,如果推进招考分离,实行自主招生,会出现更多不公平,某校去年出现的招生丑闻,就是一例。可问题是,很多学校所谓的自主招生根本就称不自主招生,考生的选择权没有增加。
更需要思考的是,一个招生制度,是在受教育者拥有选择权时,还是在受教育者没有选择权的时,权力被会监督、限制,腐败会得到遏制?目前高考招生中的腐败、潜规则,是受教育者拥有选择权(进而拥有监督权、评价权)情况下产生的吗?
不愿推进考试招生分离的高考改革,最根本的原因,是维护现有的教育权力和利益格局。改革就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而教育行政部门本就是要求放权的对象——在目前行政主导的机制下,高考改革,也从探讨如何推进招考分离,又回到学科改革上,而结合社会舆论的情绪,英语学科改革,就这样被提出。
但大家不要忘了,英语改革,说到底还是科目改革,此前20年高考学科改革实践都未成功,难道改英语科目就会成功?所以,相对于错位的改革期待来说,还不如关注怎样建立教育改革的机制。
错位的改革期待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改革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