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05
11.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解析:读图可知乙处海岸线,4至12世纪堆积作用为主,12至19世纪以侵蚀作用为主,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2014·浙江五校一模)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36°N,112°W)发现了波浪谷,它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以内陆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地貌,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湖相沉积期、上升剥蚀期、景观形成期。目前,美国波浪谷景区每天只发放20张进入许可证,我国波浪谷分布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结合材料及图甲、图乙,回答12~13题。
12.我国波浪谷的成因与美国波浪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省区有波浪谷分布的是( )
A.福建省 B.陕西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吉林省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波浪谷分布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以上省区中只有陕西省位于该气候区,B项正确。
答案:B
13.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浪谷分布区明显体现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基本没有内力作用的影响
B.波浪谷地区的红色砂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图乙的做法可以大力倡导
C.波浪谷分布的地区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地方
D.美国限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是由于景区开发的范围太小
解析:波浪谷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湖相沉积期、上升剥蚀期、景观形成期,所受地质作用分别是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和外力侵蚀,故波浪谷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错误;图乙做法会造成植被破坏,不宜大力倡导,B项错误;波浪谷是以内陆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地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地方,C项正确;美国限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是为了保护旅游资源,D项错误。
答案:C
二、综合题
14.读“地貌地质综合示意图”,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地貌形态是________,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在治理沙漠时植树种草应在F的________(左、右)侧。
(3)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D处为石灰岩,在________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形。
解析:(1)风蚀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多大风的区域。(2)风积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判别风向要注意指向标;植树于沙丘迎风坡,防风固沙作用更加明显。(3)该处有岩浆岩、褶皱和断层构造,说明有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4)石灰岩易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方受溶蚀等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1)风蚀蘑菇 分布地区: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强烈。
(2)东北 右 (3)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4)高温多雨 喀斯特
15.(2014·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
材料三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
材料四 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
(4)图中的山脉是_______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板块a为________板块,板块b为________板块。
(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解析:(1)河口冲积岛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它受流水和海水作用。(2)古沙洲的发展与流水沉积作用、海水顶托作用、地转偏向力等作用有关。(3)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和水库的修建,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小,海岸线向近海移动速度减慢。(4)图中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它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5)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是板块挤压。
答案:(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
(2)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
(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4)喜马拉雅山 褶皱 印度洋 亚欧
(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专题提升训练及答案的内容就是这些,威廉希尔app 预祝考生时时有进步。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地理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