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试题

2016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同步练习(带答案)

编辑:

2015-09-29

材料一: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2002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

材料三: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_______ (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___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

(3)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4)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5)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内,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严重,尤其是东部平原区。泥石流、滑坡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第?(2)题?,沙尘暴的形成有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以及冬春季常有强劲的西风和西北季风。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第(3)题,针对沙尘暴的形成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防护林体系来防风固沙,减弱风力;退耕还林、还草、还牧,降低载畜量等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第(4)题,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水平目前尚处于预报阶段。

答案:(1)东部平原区 地质 治河(或治水) 生态环境

(2)自然原因: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干旱少雨,冬春季常出现强劲的西风和西北季风。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

(3)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等。

(4)C

(5)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等。

18.读“我国山脉和部分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据图分析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

(3)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具有多发性和突发性,原因是什么?

(4)在我国西南地区应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答案:(1)略

(2)从地形来看,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地区;从气候条件看,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

(3)西南地区地处阶梯交界处,地形复杂,坡度大;地处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岩石破碎;降水多,夏季多暴雨;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植被、地形破坏较大。

(4)加强灾害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同步练习及答案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

相关链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带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