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地理 > 高考地理试题

地理2016高考人口迁移知识点精析精练试题(带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08-28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人口迁移知识点精析精练试题,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考题1-1 (典型例题分)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考题1-2  (典型例题分)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农村到城市    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    D.城市到城市

考题1-1点拨:根据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故A、B、D均不能选。出国留学,这种地理位置的改变,相对来说就属于长期性地改变,故属于人口迁移。答案:C考题1-2 点拨:由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人口的城市化和劳动者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历史上发达国家和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答案:A

考点2 人口迁移与环境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时期   社会经济的主体     迁移主要目的

原始时期     采集和渔猎     追逐生活资料来源

农业时期   种植业为主的农业     寻找新的土地

工业时期   机械化大生产 要求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以及市场之间形成良好配合,劳动力随生产条件不断变化而不断进行迁移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②对迁入地的影响: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人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考题2 (典型例题关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社会的人口“流浪”迁移,是由于他们的生存直接受到环境的制约

B.农业社会的人口迁移,主要由于土地的相对不足而形成的

C.工业社会的机器大生产,人口大量从农村迁入城市

D.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大致是相同的

考点2点拨:原始社会,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他们的生存直接受到环境的制约,当一个地区的食物不足以养活人口群体时,不得不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过着流浪的生活;农业社会,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土地的相对不足又迫使人口不得不进行迁移;进入工业社会后,机器大生产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社会那种把劳动力牢牢束缚在土地上的状况,大批破产农民涌入城市,掀起人口迁移的高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相同的。答案:D总结提示: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不同的。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考点3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

中华民族的源地 黄河中下游地区

迁移起始时期 秦汉时期起,人口迁移频繁

迁移的主要方向 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扩散

人口分布中心变化 唐朝“安史之乱”后,人口中心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迁移的直接原因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考题3  (典型例题分)我国历史上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    )

A.使黄河流域成为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

B.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

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

D.主要是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

考题3点拨: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于这一地区,是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中心。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答案:BC总结提示:①黄河中下游平原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②“安史之乱”后,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

考点4 新中国人口迁移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时间     特点     流向     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以行政调动为主 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

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①特点:规模大、频率高、自发流动人口逐步增加。②原因:A.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B.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C.城市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这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③方向:A.由农村到城市;B.由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④方式(目的):务工、经商为主,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等迁移人数增加。

考题4-1  (典型例题)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    )

A.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B.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控制较多  C.多为自发流动D.西藏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考题4-2  (典型例题分)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

B.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D.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考题4—1点拨: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上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而自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相对数量更小。这一时期,人口净迁出的地区是辽宁、山东、上海和四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出和迁入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答案:AB考题4—2点拨:本题供选择的四个选项,包含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发展进程。人口迁移方式、特点以及引起的原因。属于中国人口迁移的综合性试题,解题时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例如中国人口迁移,教材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式、特点、原因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只有把知识线条思路搞得清清楚楚,才能提高判断的正确率。答案:D    .总结提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国家有组织的迁移,自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相对较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性的。

以上就是人口迁移知识点精析精练试题的所有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威廉希尔app 最新更新。

相关链接:

2016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课时测试题及答案 

地理2016环境污染与防治单元复习测试及答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