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6-06
能源小专题
(1) 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2) 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4) 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5) 调整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⑤稳妥发展核电;
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6) 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
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中国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7) (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
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
②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8)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
①对西部的意义:
a.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c.增加就业机会;
d.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对东部地区: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地质地形小专题
(1)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
说明: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 刚果盆地(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4)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5)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⑹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
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地理必背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