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mengxiang
2014-05-27
北京二模试题汇编 化学实验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乙酸乙酯和乙酸分别加饱和溶液B比较和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加入浓硝酸C比较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分别加入D比较在中溶解度8.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产生乙炔的速率
B.制肥皂时,在皂化液里加入饱和食盐水,能够促进高级脂肪酸钠的析出
C.制备乙酸乙酯时,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产物
D.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时,为除去杂质和防止苯甲酸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C D
A.用图1 所示装置))B.用图2 所示装置C.用图3 所示装置D.用图4 所示装置11.如右图所示,若向盛有溶液①和溶液②的试管中,通入过量气体X,最终①、②均有沉淀生成的是
选项X①溶液②溶液Cl2Na2SO3Na2SBSO2Na2SiO3Ba(NO3)2CNH3AgNO3AlCl3DHClCuSO4NaAlO2
27.某小组同学为探究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打开活塞a,滴加氯水,关闭活塞aA中溶液变为红棕色。 吹入热空气A中红棕色明显变浅;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混合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停止吹入空气,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H2O2溶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____。
(2)实验II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3)_______,C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
(4)逐渐变成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得出结论是_______。
(6)实验反思:
① 有同学认为实验II吹入的热空气,会干扰()中结论的得出,你认为是否干扰,理由是
_______。
实验III,开始颜色无明显变化(写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分,每空2分)(1)2Br—+Cl2 = Br2 + 2Cl—(2)吹出单质Br2
(3)NaOH溶液(4)H2O2 + 2Br—+2H+ = Br2+ 2H2O
(5)氧化性:H2O2 >Br2 >H2SO3
(6) ① 不干扰,无论热空气是否参加氧化H2SO3,只要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同时无明显颜色变化,即能证
明Br2氧化了H2SO3② H2SO3有剩余(H2O2浓度小或Br—与H2O2反应慢等因素都可)
27.(14分)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有剧毒;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在人体的很多生理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资料:① H2S可溶于水(约1:2),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
② H2S可与许多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③ H2S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1)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制取H2S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A中是CuSO4溶液,B中放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C中是FeCl3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① A中有黑色沉淀(CuS)产生,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 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③ C中只有浅黄色沉淀产生,且溶液变浅绿色。则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④ D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 水 b. 盐酸 c. NaCl溶液 d. NaOH溶液
(2)为进一步探究-2价硫的化合物与+4价硫的化合物反应条件,小组同学又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1将等浓度的Na2S和Na2SO3溶液按体积比2∶1混合无明显现象实验2将H2S通入Na2SO3溶液中未见明显沉淀,再加入少量稀硫酸,立即产生大量浅黄色沉淀实验3将SO2通入Na2S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S Ka1 =1.3×10-7;Ka2 = 7.1×10-15 H2SO3 Ka1 =1.7×10-2;Ka2 = 5.6×10-8
①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_________条件下,+4价硫的化合物可以氧化-2价硫的化合物。
②将SO2气体通入H2S水溶液中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溶液pH随SO2气体体积变化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BCD(3)文献记载,常温下H2S可与Ag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现将H2S气体通过装有银粉的玻璃管,请设计简单实验,通过检验反应产物证明H2S与Ag发生了置换反应_______。
27.(1) ①②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 H2S+2Fe3+=S↓+2H++2Fe2+④ d(2) ①② C
(3)S后,点燃,若观察到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有H2生成,从而证明H2S与Ag发生了置换反应(或做爆鸣实验,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7.(14分)某校兴趣小组用如图Ⅰ装置制取漂白液(气密性已检验,试剂已添加),并研究其相关性质。
实验操作和现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缓缓滴加一定量浓盐酸,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熄灭酒精灯。(1)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
(3)若用图Ⅱ装置收集多余的氯气,请在虚线框内画出该装置简图。
(4)该小组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得的漂白液中NaClO的浓度偏低。 查阅资料: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a)Cl2(g)+2NaOH(aq)═ NaCl(aq)+NaClO(aq)+H2O(l)H1=-101.1kJ/mol
(b)3NaClO(aq)═2NaCl(aq)+NaClO3(aq)H2=-112.2kJ/mol
反应(a)的反应速率很快,反应(b)在室温下较慢根据资料,请对图Ⅰ装置提出改进建
议: 。
(5)修改方案后,该小组同学制得了较高浓度的NaClO溶液。他们把漂白液和滴有酚酞的红色Na2SO3溶液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
提出猜想:ⅰ.NaClO把Na2SO3氧化了 ⅱ.NaClO把酚酞氧化了
ⅲ.NaClO把Na2SO3和酚酞均氧化了
①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证明NaClO氧化了Na2SO3的是 。
a.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b.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c.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再加入过量盐酸
②为证明NaClO氧化了酚酞,可进行的实验是 。
27.(14分)(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4)将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浸在冰水中 (5)①b d
②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说明酚酞已经被氧化;若溶液变红说明酚酞没有被氧化。
27.(16分)某实验小组把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制取NaHCO3,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1)D中产生NaH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溶液的作用 。
(3)当D中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时,停止实验,将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备用。为确定固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设计方案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配成1000 mL溶液作为样液,其余固体备用):
① 方案1:取样液与澄清的Ca(OH)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小组对现象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② 方案2:取样液与BaCl2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小组认为固体中存在NaHCO3,其离子方程式是 。
该小组认为不能确定是否存在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___ __。
③ 方案3:实验小组中甲、乙同学利用NaHCO3的不稳定性进行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样液400 mL,用pH计测溶液pH,再水浴加热蒸发至200 mL,接下来的操作 ,
结果表明白色固体中存在NaHCO3。为进一步证明白色固体是否为纯净的NaHCO3 ,结合甲同学实验,
应补充的实验是 。
27.(16分)(1)Na2CO3+CO2+H2O == 2NaHCO3 (2分)
(2)减少CO2在水中的溶解,同时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2分)
(3) ① Na2CO3和NaHCO3都能跟C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固体的成分中是否含有NaHCO3。(2分) ② 2HCO3-+Ba2+=BaCO3↓+ CO2↑+H2O(2分)合理(1分)
③ 接下来的操作:冷却到室温,加水至溶液体积为400 mL,再次测定pH(2分)
27.(15分) 镁CO2、NO2
实验发现点燃的镁条能在CO2气体中继续燃烧,产生黑、白两种固体,请用化学反应 解释该现象
。
(2)该小组Mg与CO2反应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① 装置A中的试剂是 ② 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 、 。
③ 实验开始 。
a.通入NO2 b.打开弹簧夹 c.点燃酒精灯 d.当4)实验结束时,同学们观察到与预测相符合的现象,但当用水洗涤硬质玻璃管时,固体遇水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 ① 同学们认为硬质玻璃管中还发生了另一个反应,该反应为 。
② 请 。
27.(15分)(1)2Mg + CO22MgO + C (2分)(2)4Mg +2NO24MgO + N2
① NaOH溶液 ② 吸收NO2避免环境污染 收集N2
③ badc(2分)(4)① 3Mg + N2Mg3N2Mg +2NO24MgO +Mg3N2)(2分)
② 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1分)
标签:北京高考化学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