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hx
2012-08-08
【编者按】2012年高考将正式启动网上报名,那关于高考报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下面是威廉希尔app 编辑为您整理的高考报名注意事项。
在只有7.3万人参加高考的北京市,北京大学的计划招录人数为614人。这一数字,在有82.5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的河南,变成了108人,在有55万人参加高考的山东,则变成了72人……
昨日,来自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四个高考大省的8名律师,联合致信教育部,反映在京部属高校在招生中存在严重地域歧视问题,建议教育部改革招生制度,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增加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湖北等地的高等教育投资,并扩大在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高考大省的招生名额。(7月16日中国新闻网)
律师联名反映在京部属高校在招生中存在严重地域歧视问题,建议教育部改革招生制度,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这已不是第一次。
2011年10月24日,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著名法学专家郭道晖、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等在内的十五名学者及社会人士,联名提请国务院,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
2011年10月29日,部分非京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方案建议,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来认定高考报名资格。这被视为“异地高考”的民间方案。
“学者上书”和“民间方案”将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高考严重不公问题,推向了舆论高潮——人们开始理想地期待,两起事件或能倒逼高考制度甚至是户籍制度的变革。
但教育部轻轻地告诉你:天上的星星在等待。异地高考开放暂无时间表。
人们一直以为,高考是最公平的,但户籍壁垒严重践踏着这种公平。
人们常常想知道真相,但真相常常让人绝望。
按照已经公布的数据,作为高考大省,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河北6省,今年分别有80.6万、55万、53.8万、50.6万、46.2万、45.9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6省总计报名参加高考人数332.13万人。北京市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7.3万人。6省报名参加高考人数为北京市的45.5倍。
录取人数,以北京大学为例,其在北京本地计划招生614名(含文理科医学部),在河南则仅仅招录108名,在安徽只计划招录45名。在上述6省,北大计划招生总人数为409人,远不及北京一地计划招生人数。
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清华大学,该校在北京计划招生203名,在河北、安徽分别只计划招录54名和65名;还存在于中央财经大学,该校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是268名,而在河南只计划招生104名,在湖北的招生计划只有64名。
简单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在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河北,连专科都上不了的学生,在北京却可以上重点大学。同一天开考,同样的试卷,作为国立大学,作为国家培养最精英人才的最高端的大学,却把考生分成了“北京人”、“外地人”。
就连幼稚园的小朋友也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心脏,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既然是全中国的心脏,全体中国人与首都就有血脉相连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北京市民”自己的首都,自然,北京的大学也就不全是“北京市民”纳税的结果,庞大的外来人口群所交纳的税收怕是比“北京市民”更多。
北京的地铁等公交票价狂便宜,不管坐几条线,就是坐一天,也只收两块钱。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曾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建设部副部长)在会议上建议广州学习北京,在公共交通方面加大投入。周夸“北京的公交做到了多个世界第一……乘客只需要花2毛钱、4毛钱,像我这样头发白的根本不用掏钱”。对于这种“何不食肉糜”的建言,广州市长张广宁回应说,“我也想(学北京),但是有难处啊。”他解释说,目前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大概在8000亿元左右,相应的税收是2419亿元,这么多税收里有75%须向国家和省里上缴,广州只留了25%,加上国家和省里的返还大概到28%,“所以广州和一些直辖市没办法比……”这就是说,北京等直辖市的大量公共投入,其财力靠的主要是税收留成政策的倾斜,而这些倾斜都是以建设首都的名义进行的。这倾斜,“倾”出的难道不是全中国纳税人的钱吗?
但北京的大学偏偏成了北京人的“附属高校”,北京学生偏偏享受着超国民、超宪法待遇。
几年前曾经看过一篇《北京人凭什么上北大清华?》的文章,该文的写作缘起某社区论坛两个高中毕业生的聊天。北京人说:“我们班有六成的同学考进了北大、清华”。福建人说:“按北京的录取标准,我们全校除一个傻子外都应该进北大、清华。”
谁破坏了规则,谁践踏了公平正义?
生活在自己的祖国,脚下是自由的土地,想去哪里自由呼吸,就去哪里自由呼吸。这是你我作为公民的自由,也是子女到随迁地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但地域歧视、户籍壁垒导致北京人与外地人的不一样。对于选拔人才的高考,教育部更是用一纸“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剥夺了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的学生一样参加高考并获得录取的平等机会。
高考地域歧视和户籍限制,全国上下呼吁、声讨了很多年,教育部至今未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让人不知其坚守这个“霸王条款”的依据和底气何在?
我有个朋友是北京的“白领”,在北京买房置业工作生活很多年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孩在北京读书。但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因为孩子必须回老家读高中参加高考。去年小孩上高一时,不得不返回山东老家跟家长分开3年,新北京人的孩子成了新的留守儿童。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造成了极大影响,让孩子觉得很自卑。害得朋友不得不每周回山东一趟。为这事,朋友一直感慨:住在北京不是北京人。
朋友感慨:如果给“外地考生”和“北京考生”同等的录取机会,怕是“北京人”想哭爹喊娘都找不到流眼泪的地方吧?
高考选拔对北京人这么宽松,是否北京市是官二代、富二代聚集的地方,让多年延续下来的“暗照顾”、“暗内招”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而无法解决了?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户籍门槛,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教育部的“土规定”代替了宪法的公民平等受教育权,让太阳变得暗淡,作为地域歧视的受害者,还要“月亮走我也走”到什么时候?
高考的规则不要有再多的废话了,这应该完全由考生们自己来决定自己命运的一场“华山论剑”,成年人不应该善用自己手中的游戏规则制定权,来见他他们的尊严与公平。
宾语的廉政空间甚至认为,即使像奥运冠军、人民英雄之类的人,你可以在其他方面给他丰厚的回报和奖励,但绝不应该占用一个教育资源的公平名额。一个救人英雄,你可以给他重重的奖励;一个奥运冠军,你可以给他一个锅盖大的金牌,但是,高考的分,一份不能给,因为,这是宪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民权利。
更多内容进入:
标签:北京高考报名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