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jz_guohl
2015-04-1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络社交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现象,但是在网上交友时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些常识,正确地进行网上交友。今天就由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介绍和整理一些关于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常识,希望大家多多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正在悄然形成。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即网络社交。网络社交以其快速、便捷、廉价等优点,成为了大学生日益喜爱的新型社交方式,并迅速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社交,笔者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交各方面的状况,并对其中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索。
网络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建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进行探究,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圈基本与现实交往圈重合,网络交往对现实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建构有积极的工具性作用。
一、导言
网络人际交往描述的是一种经由互联网媒体中介形成的人际沟通与互动关系。在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双方并不像在现实社会交往过程中那样面对面地亲身参与沟通,而是一种以“身体不在场”为基本特征的人际交往。[1]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曼纽尔.卡斯特尔( M. Castells) 认为, 网络社会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2]大学生作为网络交往的主体,他们在这种新型的社会模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因其自身的特点又不同于现实社会,那么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也可能和现实交往产生差异,本文就是基于这种现实基础,从社会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现实人际关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3]线上共收回78份有效问卷。线下部分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共计发放135份问卷,回收131份问卷。总计有效问卷203份,问卷有效率 97.13% 。
个案部分是针对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判断抽样,与被访谈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
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现状与建构
(一)大学生网络交往方式多元化
1、当代大学生从年龄上来看都属于在网络化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接触网络都比较早,网络接受程度高。
即时通讯软件在交往方式中占主流地位,基于方便快捷成本低的优势而被广泛接受,其在交往方式中占到了42.9%。同时新兴的社交类网站(如人人网)新秀崛起,达到26.6%。性别、年级与大学生网络交往方式和网友数量以及聊天对象之间并不存在较明显的直接关联。
2、多元化网络交往方式意味着多选择,也意味着复杂和取舍,对人际关系构建没有好坏之分。
(二)网络交往对象相对稳定、固定网友数量有限
1、数量和对象的稳定是不积极进行人际关系的表现。
在数量上,大学生网友数量呈梯级分布,各个范围段差异不明显,聊天对象属于熟人圈,而且聊天对象稳定程度高。网络交往圈基本趋于成型,不会主动拓展交际圈。
表2 主要聊天对象
2、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建构不积极,网络交往圈基本与现实交往圈重合,是现实交往的延续,但其扩张性不大,网络人际交往圈与现实重合是主观的拓展停滞的后果,可能在未来还会拓展。
(三)网络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与建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为工具性和积极性的
1、网络是现代交往的媒介,满足了个人的一系列需求,具有其他交往方式不具有的优点,在人际关系建构方面有可发掘的优势。
网络交流以其隐私性的特点成为大学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网络情境中沟通的双方通过相互的倾诉, 既能获得社会支持, 也能向对方提供社会支持。[4]网络交往充当了安全阀,将不良情绪宣泄掉,从而建立健康、积极、亲密的现实人际关系。而且成本和安全性角度考虑,网络交往作为现实交往的过滤器,人际关系拓展的成本最低且见效快。
2、认知趋于理性,但是行为表现并不稳定。
大学生认知日趋成熟,对于网络他们认为这只是种工具,并不能代替现实,但是实际上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看起来又似乎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五、结论与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网络交往现状总体比较乐观,对网络的认识趋于理性化,但是对网络的利用过于保守,并没有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大学生网络交往方式多元化,但网络交往圈与现实交往圈重合,积极主动拓展性欠缺。他们能清楚地区分网络与现实,沉溺网络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调查反映出来大学生在网络上都在尽力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网络对他们来说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并不会因为网络交往而荒废了现实交往。
大家对以上所讲的关于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常识内容都了解了吗?希望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可以令大家喜欢。
标签:校园生活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