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看点:大学生乱象七化

2012-11-06

鉴于大家对大学生活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12年看点:大学生乱象七化”一文,供大家参考!

12年看点:大学生乱象七化

一. 管理无序化  时代在进步,大学生的自由意识越来越浓重,而校园却依然延续着老套的管理模式——统一关灯睡觉、统一吃饭时间、统一考勤、统一不允许结婚等等。作为校园管理必须规范化,可是在追求自由大学生眼里这些规定却成了剥夺自由的监狱条规。因此,大学生们纷纷逃离管理严格的集体宿舍,在附近的居民区去寻找个性的自由家园,这就滋生了相当数量的同居案例。  大学生们追求合理自由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往往是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许学校真的应该考虑改变校园管理模式了。我们寄望别再发生诸如,学生因生活不能够自理等原因遭校方劝退(学校教育失职)、复旦大学博士生李开学死在宿舍电脑前数日后才被发现(管理混乱)、上海商学院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跳楼死亡之悲剧事件(责任事故)。 但无论怎样改,大学管理都要记住国家、社会、历史所赋予自己教育的本质属性。二.学生素质低俗化  男生开口我cao,女生张嘴说KAO。在校园里,俨然是置身混混聚居的地方,谁也不知道大学生们混混化到了什么程度。年轻大学生张扬个性,追求新异本是值得称道的,可是,看见走路办事吊儿郎当,走无走样站无站相,着装失尽知识标签符号的大学生们确实让人看着不是味道。更可悲的是,好像给人一种错觉:大学生都成了纨绔子弟的形象,哪怕是那些家长是下岗职工的孩子,甚至是靠社会资助的山区孩子也是如此,可怕呀!难怪,有些忧国忧民的过人会感叹,中国的下一代还是要被日本人“侵略”的,或许这不是耸人听闻的言论吧。  三.消费白领化   说起白领阶层的消费,曾经有无数人羡慕,不过那是因为人家有高收入支撑着。现在的大学生们却更加厉害,手机一个比一个高档、校园周围的饭馆里吃饭请客一个比一个讲排场、旅游娱乐一个比一个在行、衣着时尚、处处品牌,越来越难想象学生的消费可以如此之高,只是不知道这些孩子们的父母是不是都开着银行。大学校园里,到处充斥着花爹娘老子的血汗钱光荣的败家子风尚,倒是那些为数不多的保持者节俭习惯者成了入不了圈子的、被人白眼的另类。四.上网普及化  据昨天,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早上“朝闻天下”报道,现在有90%多的大学生每天晌午时间达到6个小时。且不去追究这个结果是怎么调查出来的,哪怕这个数字再缩点水,降到80%,甚或再低一些,也够让人吃惊的了。那怪大学教师抱怨学生课堂纪律散漫,学生在课上呼呼大睡的学生远不是个别了。睡吧、睡吧,反正是交了学费的,想怎么睡就怎么睡吧,我们祖国未来的精英、栋梁们太累了。问君可曾闻:大二以后的大学生,见到中学老师时都曾毫不脸红的对老师说,老师我的英语退步了,连高三学的也都忘记了。什么怪事啊!五.补考时尚化  不把学习当目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把高三失去的在大学找回来(他们能够说清楚失去了什么吗?),这是当代大学生的新宣言。扩大招生必然招一大批实在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进入大学,这些学生的作风又带动更多的人鄙视学习,根本就不当补考是件羞人的事情。补考不丢人、补考更光荣的歪风成了时尚。 六.恋爱儿戏化  恋爱已经是大学生活的必须,就如同一种时尚。有人说恋爱是相互安慰无聊、空乏的大学生活;有人说就是相互玩;还有人说这是为了做进入社会生活的准备。无论怎么说,大学生们的恋爱已经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家一样都不需要天长地久,不需要太多的磨合与了解,直奔主题,然后迅速厌倦,闪电分手。这就是闪电化的爱情,或者应该说是情欲与肉欲的简单化、快餐化。七.逃课普遍化  高校盲目扩招,特别是2004年的大扩招,致使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教室里装的学生越来越多。堂课上一、两百人听一个老师讲课已经是正常现象,如果老师挨个点名的话,等点完名该下课了。更何况学生要谈恋爱、要购物、要旅游、要忙着同居或者赚钱,于是逃课就成普遍现象一点不奇怪。同学们都忙啊,哪有时间上课。 问君可曾闻,大学本科生到中学试讲一节英语课,竟会语法错误频出,板书五个句子有四个写错也不不鲜见,不知道中英文之逗号用法区别者更是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