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大学生活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大学新生面对“被调配”之相关看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新生面对“被调配”之相关看点
高考录取步步深入,许多莘莘学子盼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几多欢喜几多愁,一些考生被调配到了其他专业,甚至是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那么,如何面对不喜欢的专业?
来之安之安而求进
上世纪90年代,当时19岁的高女士被我省一所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录取,这与她理想中的新闻、法律专业相去甚远。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她把家里所有关于历史的课外读物都翻出来,将《大学生》杂志中有关内容一一摘录,还专门用绕口令练习普通话。因为适应快,准备早,她在新生中脱颖而出,新生座谈会后,被选中担任迎新生联欢会主持人,学习古代史体会作业被任课教师推荐到校报发表,她在一次次激励中不断进步。临近毕业,她拿着发表的作品和荣誉证书,参加当地一家媒体的公开招录考试,被正式录取。值得一提的是,落选的人中,不乏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也有是从历史系转到中文系的。
“既来之则安之,但必须安而求进。”高女士说,高考是公平竞争,没有被录取到心仪的学校和专业,无法回避的是,你在某些方面的差距。进入大学是新的开始,谁能最快适应形势、规划发展方向,谁就能在发展中赢得先机。
选你所爱 爱你所选
就读于山东某大学的刘源雨,高考志愿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但几分之差被调配到新闻专业。与热衷新闻专业的同学不同,一学期之后,小刘对新闻专业还是不怎么“感冒”。大一下半学期,学院有转专业考试机会,小刘参加了商学院考试,但面试却未能通过。小刘说服自己放下排斥心理,潜心学习并关注新闻,大二专业成绩上升了,习作练习小有收获。而大三的电视新闻课程则让她喜欢上了做电视专题片。现在她订阅相关杂志,每周都和朋友读评新闻,并到电视台实习,小刘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
虽不能“选你所爱”,也该“爱你所选”。高校教师建议,大学更重要的是知识素养的积累,而非职业技能的培训。虽然大学提供转专业机会,但转专业的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专业无法改变,最紧要的是培养兴趣,把专业学好,这样即使将来从事别的行业,专业也会成为新行业的优势。
大师大楼珍惜拥有
张先生回想当年上大学的情景,满心遗憾:“明白得太晚了!”当年张先生高分被省内一所大学录取。自己报的学校和专业上不了,上的是“三流大学”,学的是不喜欢的专业,张先生很长时间牢骚满腹,郁闷之极。同学们刚开始还佩服他高考的高分,但不久,张先生就成为班上的另类,班级院系活动不积极,上课老迟到早退。学期末,一向以成绩好自居的张先生居然一门功课被 “挂”。再后来,张先生奋起直追,可在老师、同学眼中,他总是“后进对象”。
大学只是为你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平台,一个让你学会学习的地方,一位高校教师说,学校有差距,专业有区别,但对于学生求学来说,现在的大学从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资源足够,关键看你能不能珍惜身边的大师、大楼,把资源利用起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高校教师提醒,大学生应该从专业、个人性格以及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全面提升自己,像提炼黄金一样打造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河北大学生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敬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