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同学,往往容易模糊自己的视线,看不清自己前行的航向。作为一位20多年前跨进大学校园时也深感迷惘的老生,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尽快认清现实,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现实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最大的现实是学好专业知识,成为一名有利于个人成长、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人。做到这一点需要静下心来,需要抵御城市各种喧嚣的诱惑,需要花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需要从中学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进入大学的学习模式。在大学学习,主要是老师的引导,学生个体发挥主体功能与老师互动,最后由学生个体消化和吸收知识 。法无定法 。大学学习没有统一的模式,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各自特点,以提高能力,掌握专业知识,紧跟培养方向来制订适应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现实之二:社会对人的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优秀群体之一,更应该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才成长的需要来严格要求自己。概括起来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等;不仅要具有健壮的身体,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与人交往的各种技能等。总之一句话,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己!
现实之三:生活。大家由原来的家庭生活变为集体生活 ,形式和内涵也相应发生了改变。首先,寝室成为大家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人人都有义务爱护它,共同使它变成一个文明、卫生和有着良好人文环境的居所。其次,集体生活要求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对人素质要求的非常内容。很多人是独生子女,在家被捧着、宠着,很有个性。来到学校和社会,过着集体生活就要求你不能以家庭生活的模式来与人相处。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善解人意,怎么能善解人意呢?就是要多多与人沟通,多多换位思考,多多学会尊重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一个人只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长处。中国有一句俗话:“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 ”。孔子也说过:“ 三人行必有我师 ”。如果小肚鸡肠与人相处,很可能会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 。周瑜虽年轻挂帅,意气风发,却因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而自愧 ,竟责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终因气量狭小而自夭;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建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阴计以膑刑加害之,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所以,我提醒新同学,学会与人相处不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有内容的,更是一种能力,它在你人生道路上将是一个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其中人的成功因素中“人品、团队精神、学识、能力”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