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给多了怕乱花,给少了又怕孩子受罪。大学新生的生活费究竟该怎么给?这一话题在今年显得格外引人关注。继前不久爆出有大学生卖肾购苹果手机事件后,近日又有新生埋怨家长未为自己备齐“苹果三件套”令其丢人的事件。开学临近,大学新生的消费话题在家长心中激起了涟漪。
开学临近 家长发愁怎么给生活费
9月6日儿子就要到外省去念大学了,怎么给生活费呢?儿子以前动辄网购一只数百元的篮球,大手大脚惯了。究竟是将这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他,还是按月甚至按星期给更好呢?要不要给他办一张信用卡附卡让他应急呢?……
这些问题近日困扰着卢女士。作为大学新生家长,除了在物资准备上操心外,她担心即将独立生活的儿子能不能控制好开销。“暑假他组织乐队,网购的各种录音器材隔三差五就被快递公司送到家里,对钱没有概念。”卢女士称,若独立生活,儿子每月的生活费能否捱到月尾真是个未知数。
家长的心都是相通的。这两天,在五一大道某公司上班的龚女士也频频向同事请教大学新生的生活开销问题,龚女士的儿子即将启程去上海念书,面对第一次离家生活的儿子,她不知道如今的大学生花钱是怎么个花法,每个月生活费该给多少才合适。
两千元一月光 家长感慨小孩花销大
被龚女士“取经”的何女士是一名大二学生的家长。去年此时,她也心怀同样的忐忑,将儿子送上了去南京的火车。她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城市消费水平不同,家长基本上也都怕苦了孩子,会在生活费上给得比平时大方,她参考了几个过来人的意见,将标准定为2000元/月。但儿子的表现却令她感觉很惶恐:外出吃饭全部AA制;出了校门从不坐公交车,全是打的代步;平时一天喝好几瓶饮料,网购书,上网费、伙食,每个月2000元全部都花光了。
“虽然家境还过得去,但我在长沙上下班常常坐公交车,他却不肯公交出行。”何女士说,可能是家里有车的原因,在长沙时儿子从来不坐公交车,到了南京也是这样。而如有数码产品要买,或者端午节、国庆节等假期要结伴旅游,还得及时汇钱过去,这些都还不算在2000元之列。
“花销是大了点,不过对比他的同学,我又稍安慰了些。”何女士称,有的家长开学就直接打款2万元,她认为这样对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太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