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更多源于现实

2010-12-01

编者按:“读书无用论”--大学真的白读了吗?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目前就业压力大,每年未就业的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大学扩招文凭贬值,薪水可以判定读书无用吗?大学生“含金量”还在,学识、胆量、青春,仍是他们的“绩优股”,其升值预期相对较大。农民工选择的是工作,甚至就是找个活计,辛苦劳碌,求得生存,几乎没有回旋余地。两者之间何谈可比性?

    相关资讯:   
    “读书无用论”--大学真的白读了吗
    “读书无用论”--网帖:大学生和民工的共同点
    “读书无用论”--该不该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读书无用论”--不能全凭收入说了算
    “读书无用论”--大学生起薪接近农民工不全是坏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目前,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虽然他强调说,大学毕业生工作几年后的薪水变动率远高于农民工,但仍可能会造成一种负激励效应,“干吗上大学?”

明明是根葱,卖出白菜价,这或许是很多人为大学生工资起薪“鸣不平”的原因所在。自古以来,我们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潜意识传统,当这样的意识形态与当前的就业现实既不谋也不合的时候,读书无用论抬头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与此同时,“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实用主义思潮就会不时出现,作为“历史经验”常被某些人用来嘲讽读书人。

有关大学生成为就业市场“弱势群体”、“知识贬值”之类的话题,之所以引发争议,与一些人的“心有不甘”以及想当然地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就应该区别于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有关。一个不容否认的道理是,对于许多困难家庭而言,接受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是他们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大学生对于农村家庭意味着什么?一些人可能会因此家徒四壁陷入赤贫的状况,当家长见证子女与自己回到同一起跑线时,难以避免地会五味杂陈,这也会或多或少地给周遭的人们以“读书无用”的印象。当知识改变命运成为残酷的玩笑,许多家长和学生在涉及高等教育的问题上,恐怕就要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了。值当吗?非这样不可吗?这就是华山一条道?显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别的选择。

期盼读书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及时的好的收入、社会地位、实现咸鱼翻身,这种愿望与其说看上去很功利,不如说是许多家长甚至学生现实的真实的想法。

这些年,有关大学生转读职业院校的事例绝非孤本,而零月薪甚至负月薪的情况也曾引发广泛的争议。“山穷水尽”到这样的地步,难免会让一些人对高等教育失去信心和耐性。再加上高等教育门槛的逐步降低,高校内确实存在少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抑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他们无形中也影响到大学生的竞争力。一言以蔽之,“读书无用论”之所以有市场,与现实无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查看更多信息:威廉希尔app 大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