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策:他“储备干部”,咱储备经验

2010-12-07

现在和人民币一起贬值的还有大学生,贬值的原因也一样,都是因为流动性过剩。

以前考上大学甚至大专就笃定是“国家干部”了,毕业包分配,拿派遣证报到就能领工资——— 计划体制下的“好日子”只能回味不能恢复了。现在大学生不包分配,而且有从人才市场向劳动力市场流动的趋势,不少企业在招聘蓝领岗位时,已经把目光锁在大学生身上。目前各类大学生招聘会就在有意模糊这个“人才”和“劳动力”概念,于是一个经典的新词“储备干部”横空出世。比如《信息时报》昨天报道说,近期很多企业都招聘“储备干部”、“管理培训生”等岗位,不少学生看到“干部”两个字就趋之若鹜。

我们常讲干部应该能上能下,但落实起来很有难度,公众经常看到的是被罢免的官员易地做官,而招聘企业发明的“储备干部”,则是百分百地能上能下,而且是先下后上,“下”是一定的,“上”是也许或许以及可能的。发明这个词的人太有才了,这个词太有讲究了———“干部”俩字是金光闪闪的,“储备”俩字是具有极大灵活性的,企业可以以较低成本大量储备干部,储备期间这些人也不闲着,可以充实基层一线各个工作岗位,扩招为企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庞大的人力资源。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分层次、有结构的,每年适当补充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是非常划得来的事情。大学生没有经验是劣势,但他们也是一张白纸,如果培训得力又有实践机会,不少人很快就能上手。他们是企业真真正正的子弟兵,一般来说子弟兵比空降兵价廉物美,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所以,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不妨多储备一些“干部”,就是中小企业也应该算算账,培养新人需要成本,挖人吃现成照样有成本,原来民企都指着到国企挖人才,现在国企待遇好了,培养新人可能成本更低。当然,如果国家给企业录用应届毕业生一些优惠政策,大家“储备干部”的积极性会更高。

对于大学生来说,“天之骄子”绝对是过去时了,就是硕士生、博士生也不敢冒领这个头衔了。过去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就算是“知识青年”,在今天可能大学毕业了才够得上“知识青年”。借用毛泽东的语式:基层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有作为的。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立足基层,百事可乐———从最基层做起,以后只能步步高升,焉得不乐?

企业耍点小滑头,玩点小计谋,用“储备干部”忽悠大学生,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因为质疑和正名没有什么意义,在很多企业,“干部”和“工人”抑或“职员”并没有明确的、严格的界限,确实是一切皆有可能。当然,肯定会有一些企业认为用人单位是买方市场,用“储备干部”或“管理培训生”的名义招聘大学生干一些脏活累活粗活,但在市场条件下,工作岗位都是双向选择,相信不会有企业花精力花时间来故意消遣他人。

他“储备干部”,咱就储备经验和能量。

更多精彩内容:威廉希尔app 大学频道     精品专题:大学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