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1年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在山西省财经大学举行。因为现场求职学生过多,部分学生被挡在门外,未能领取到入场券,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同学着实体验到找工作难的局面。
企业招人难,渐渐退守底线
“大学生不少,但合适的人很少,企业越来越感到难招人了。”11月24日上午,北京一科技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当时是上午8时30分,他刚刚从北京坐动车赶到太原,下午招聘会结束后,就会连夜赶回北京。在山西财经大学,与他们公司招聘岗位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仅100多人,但“还是想来试试,不过抱的希望不大”。
企业:高素质大学生不好招
这家公司从事的是外贸业务。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回暖,他们的业务量大增,一直都在招人。“不过感觉人越来越难招了,不是说没有大学生,而是合适的人太少。”他说,为了能招到优秀的人才,他们一再降低招聘标准,“而且我们给出的薪酬水平也不低,本科生每月3200多元,硕士研究生每月3800元。不过我们还在坚守着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必须得计算机好、英语好。”但即使这样,招到的大学生还是让他们有些失望,“如果有三成实习生能最后转正的话,那就得庆幸了!”在他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就业观念已经落地,但“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无论从敬业精神还是其他方面”。
有着同样感慨的还有晋城煤业公司的招聘人员。在招聘会现场,他们在接收了学生的简历后,都会简单地出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短暂的沟通。“高素质的大学生不太好招。”一位工作人员感慨说。他告诉记者,他们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大学个人的品质和专业知识。
苏州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明年将在太原设立项目部,因此提前来招贤纳士。在他们看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是没有落下来。“他们的要求都很高,户口、五险一金、工资待遇,什么都要,有一个学生竟然提出了月工资5000元。”他说,这种待遇他们不是给不了,关键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工作他们都干不了”。
学校:热门专业学生就业向好
11月24日是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校园招聘活动。当天,共有12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该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国庆告诉记者,他们要求所有参会单位都要提供参会回执,以及营业执照和机构代码的证明材料。是日上午9时左右,仍有不少参会单位要求进场,工作人员很是无奈:“确实是没有展台了!”
大学毕业生,似乎又成了抢手的“香饽饽”。杨国庆分析说,这种形势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复苏。“整体要比去年好,像一些财务管理、会计、金融这些热门行业,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签下了就业协议,剩下的不多了。”记者了解到,山西财经大学今年应届毕业本科生为2300人左右,研究生为700多人。
大好形势并没有让那些毕业生得意忘形。记者现场采访中发现,他们更注重的是企业的平台、今后的发展,对于薪酬的期望,他们基本上维持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只要先能让我自己糊了口、立下足,我就能接受。”金融专业的刘同学这样对记者表示说。在现场,她只投出了两份简历,分别给了太重和招商银行。在她看来,她更注重企业能否给她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小杨则更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他说他在选择用人单位的时候会首先看重专业,其次再考虑公司情况。对于薪酬,他没有具体的期望值。“别太少了,能达到1000多元就行。”杨国庆说,除了今后的发展,现在的毕业生还比较注重户口、档案、五险一金等待遇。
不足:没有大的发展规划
形势好转,再加上学生就业期望降低,按说应该是双赢双喜的局面,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杨国庆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许多年,在他看来,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目光仍显短浅。“绝大部分学生会把自己找下的工作当成一辈子的工作来干,没有创业的欲望和冲动,没有大的发展规划。”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吃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就业的事例:他们学校有一个学生,女朋友进了省城一著名企业,他却被刷了下来。“为了能进这个企业,他每天早上早早地就去了这个单位,把整整一个楼层的卫生工作都包了下来,一干就是三个月。最后这个孩子终于打动了企业的领导,被招了进去。”而现在,许多孩子已经没有了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虽然“他们的就业观念已经落了地,但在吃苦、敬业这些方面,明显还没有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