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发力 破解结构性就业难题

2012-08-28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浙江、河南等地调研时发现,目前不少民工已提前返乡。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和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民工提前返乡除了受经济形势不景气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它凸显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性失业矛盾开始突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持就业稳定需要财政政策发力,而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速将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技术工仍短缺 结构性矛盾显现

中国证券报:温家宝总理日前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局部出现民工提前返乡是不是反映了这个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应如何看待?

范剑平:目前这个现象应该理性看待。首先,此次民工提前返乡的规模比以前金融危机期间要小得多,情况也没有那么严重。其次,就业状况往往是经济运行过程当中较为滞后的指标。在宏观经济刚刚开始下调的时候,并不会马上反映到就业的情况上,等到就业指标受影响了,其实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时候了。

从总体上来看,到目前为止,劳动力工资成本还在上升,虽然比去年升得慢一些。因此,目前局部出现的民工返乡,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市场上技术型的民工还是短缺,普通散工可能随着宏观经济的降温出现返乡情况。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就业都不会是大问题。总体而言,中国不会很快就面对刘易斯拐点,尤其是服务业方面的劳动力短缺仍旧很严重。实际上,目前民工想找工作并不太难,只是有可能找到的工作和自身的技术、年龄不相符。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对就业问题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容忍度。如果过度看重某些问题,极有可能像金融危机时期盲目增加投资。

张车伟:民工返乡既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又受国内经济增长趋缓影响。经济增长乏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但应该看到,此次民工提前返乡大多是个案性质的,远没有金融危机时期严重,也没有达到对整体就业形势构成冲击的地步,但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由于中国的人口红利还未消失,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继续享有人口红利。现在只是普通工人的工资在上升,但还没有达到工人的工资由劳动生产率来决定的阶段。

从一些转移到国内中西部发展的大型代工企业来看,他们仍在给工人加工资。也就是说,中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仍有优势。对一些中小型的代工企业而言,由于他们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工人从事工作简单、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力成本上升放大了企业的压力。对这样的企业来说,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消失。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由于服务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前和今后城市服务业劳动力短缺现象会加重,增加国内服务业就业将成为促进就业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