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从提高数量转向提高质量

2012-08-27

【编者按】就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我们面临的就业问题中,大学生就业始终是引人注目的热点。在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会呈现怎样的态势?在“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如何?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麦可思研究院执行院长、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郭娇。她通过翔实的数据调查,为大家揭示大学生就业中各种问题的根源和未来大学生就业的走势。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改进将是 “十二五”期间最明显的特征。

记者:请您介绍下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这几年,大学生就业有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郭娇:如果2012年全年GDP“保八”没有问题的话,201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预计能达到90%左右。但是根据今年的经济情况,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提供的岗位数目到已就业大学生的工资增幅都会受影响。但是那些与宏观经济指标挂钩不是那么密切的专业,就不会受太大的冲击,比如生命科学与工程、教育、护理类专业等。

我们通过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调查和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的抽样调查,了解了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届毕业半年的大学毕业生,只有约六成从事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相关;而约四成在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初次就业质量不高也反映出高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同时,调查发现,从2008届到2011届大学毕业生,其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初始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个别专业供大于求而导致的失业问题十分突出,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这种 “红牌”专业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其核心是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对专业的失业率和失业量进行监测和预警,以个别专业的招生指标控制为主要杠杆,辅助以高校的专业调整,主动干预、调控专业结构,是我国高等教育现有 “招生计划”体制下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率的途径之一。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届和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呈现上升趋势。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2%,比2010届(89.6%)略高,比2009届 (86.6%)高3.6个百分点,比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4.1%)高6.1个百分点。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 “民营企业、个体”,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于该类用人单位的比例为46%,高职高专毕业生为66%。可见, “民营企业、个体”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

我们预计, “十二五”期间,随着大学生源的不断减少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增加,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将会稳定在90%左右这样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同时,就业环境的好转将给大学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就业选择,其薪资、专业对口率和职业吻合度将上升,离职率将会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得到改进将是 “十二五”期间最明显的特征。

从收入数据、专业对口率、职业期待吻合度等方面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质量还有待提高。

记者:目前大学毕业生的短期就业质量情况如何?

郭娇:对于大学生就业质量分析,我们有几项重要的指标,可以为大家详细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2010届、2011届连续两届呈现增长趋势。全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 (2766元)比2010届 (2479元)增长了287元。其中,本科毕业生2011届(3051元)比2010届 (2815元)增长了23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2011届 (2482元)比2010届 (2142元)增长了340元。2011届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的增长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旺盛相关。同时,物价的上涨也是导致薪资升高的原因之一。

在专业对口率上,调查中的 “受雇全职工作”中包含两类:一类是有全职工作,与专业有关;一类是有全职工作,与专业无关。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4%,比2010届下降了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60%,比2010届上升了1个百分点。专业相关度的高低反映了毕业生 (特别是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就业质量。在2011届毕业生中,有近四成毕业半年后从事着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2011届大学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上,2011届大学毕业生有58%认为工作与自己的职业期待不吻合。在认为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人群中,认为不符合自己职业发展规划的比例最高,为37%;其次是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22%)。近六成毕业生认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在调查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在已就业的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有41%在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29%,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2%。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能是造成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的人群中,有98%是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最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 (30%),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21%)。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质量还有待提高。同时,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过高反映了毕业生对职场生活的不适应,这个不适应包括心态的错位和能力的不匹配。要对这一现状做出根本改变,高校可以多开展职业前瞻的相关课程,加强就业辅导,尤其是就业心理的辅导。同时多鼓励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实习,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职场角色。

大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平均增幅超过一倍,工作稳定者收入更高。

记者: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中期职业发展状况如何?呈现哪些特点?

郭娇:我们跟踪调查了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的相关数据。

在薪资及薪资涨幅上,我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比其毕业半年后增倍。2008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月收入为4445元,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1890元,三年来,2008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涨幅平均达到2555元,涨幅比例超过了一倍。

在三年内职位晋升上,2008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有58%获得过职位晋升。其中,本科毕业生该比例为55%,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晋升比例 (62%)。2008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平均获得职位晋升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