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昔日的天之骄子,今天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而大学生就业作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点话题,继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业问题就如影随形。清华大学建筑系大三学生杜娟离毕业还有整整一年,可她现在已经感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她说,希望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还是和自己的专业对口,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好像很难。
与杜娟的想法不同,清华大学大一学生郭铭洲则认为现在只有大学本科文凭找工作不好找,毕业肯定要先考研,继续深造。
在选择就业城市的问题上,相当多的一部分大学生还是会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作为就业地点的首选。北京大学化工系研究生韩佳嘉是湖南人,他有想过毕业后回家乡做贡献,但他认为北京上海更发达一点,更适合发展,所以他还想闯一闯。
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刘颖因为自己的身高问题,在大四毕业找工作时屡屡碰壁,这次她也想让记者给人大代表稍个话,希望代表今后能建议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适当地放宽人员一些外在的条件。刘颖说,我觉得有些身高要求可以取消,这样对企业自身可能也会好一点。当然比如文秘类的确实有公关要求,而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则没有必要要求过严。
全国人大代表杨慧珠在清华大学教学20多年,她以清华大学为例指出,即使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国家最高学府毕业出来的学生也同样面临就业难。杨慧珠说,这两年大学生就业是越来越难,压力越来越大,不光是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用人单位也要择优录取。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杨慧珠认为过去有效的就业政策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巩固成果。作为大学生自身更应当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杨慧珠说,学生也应当灵活一些,适应各类市场的需要,思路要更宽一点,择业的范围要稍微灵活一点。
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田文说,新疆在提高未就业大学生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清零”方面提出了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有的是原来就已经着手做过的工作,现在更需要加大力度,比如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公益性岗位的安排。还有一部分根据新的工作思路出台的措施,比如说,我们组织一部分有愿望的未就业大学生到内地支援省市去,进行为期2年左右的培养,帮助他们提升能力、素质,改善他们的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让他们实现就业,这是一项非常新的政策。
田文说,要充分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及时地招录、招聘,鼓励大学生到企业去就业,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岗位对接,大力开展招聘活动,鼓励企业和大学生签订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去就业,鼓励他们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