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牵动着每一位政协委员的心。怎样破解这一难题,众委员各抒己见。全国政协委员、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就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事业观”、“创业观”,帮助他们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现才华,成就精彩。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多重
记者: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多达660万人,预计 “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压力有增无减。您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您认为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
梅兴保: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现象逐渐凸显出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万学生及其家庭的生活和幸福,还关系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人才的使用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复杂,不能孤立、单一地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要把它放在整个就业形势中通盘考虑。
首先,我国就业的整体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整体形势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近些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
其次,部分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就业意愿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由于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趋同性强,缺乏特色专业,这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供给多了,自然就缺乏就业竞争力。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理论基础较强、技能不足,而社会上可提供的研究型岗位有限,导致这部分大学生就业遇到难题。
总体来看,由于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提供的就业岗位保持在稳定水平,特别是低端制造业还出现了 “招工难”,大学生应该对目前的整体就业形势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对个人的能力、技能、综合素质有全面的把握。
大学生就业应突破观念束缚
记者:那您认为大学生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该怎样作出合理的选择?
梅兴保:我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只看一时得失,应该树立 “事业观”、 “创业观”,而不应该把就业当作只是在找一份工作。
大学生要改变一毕业就要找到一份称心满意的岗位的观念。客观地讲,初次就业后由于专业、知识水平、资源等因素的制约,能找到合适自己岗位的概率并不是很高。在初次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攒各类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再次择业做准备。
同时,大学生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更替,地区间、时间上以及行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时空观”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大学生完全可以选择到基层、到中西部去就业。在那里,不但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与全国各地都能进行及时便捷的沟通。
还有一点应该引起大学生的注意,那就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当前,随着我国国际化、全球化的加速,很多企业已经改变了原有程式化管理的模式,而是不断地增强内部员工的流动和交流,轮岗、不同区域间的工作轮换逐渐增多。所以,大学生一定要突破已有观念的束缚,建立长远的 “事业观”,在适合自己的天地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书写精彩的人生。
解决就业难要从两方面入手
记者: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梅兴保:我认为可以从挖掘就业岗位和加强基层就业保障两个角度入手。
要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从根本上看,还是要增加就业岗位。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样能创造出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其实,我国中西部、城乡基层非常需要人才,能为大学生提供的岗位很多。国家要采取措施解决大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到中小企业发展的各方面保障问题。现在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选择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就业,要面临的就是薪酬待遇、职业生涯发展、子女教育渠道等难题。因此,要从服务、户籍制度、职业通道、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给予切实的保障,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